4. 一次函数;
5.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及计划: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争取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备课。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得深入、细致,注重实用性。要准备各种类型的课,包括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要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要落实,教法要落实,检测手段要落实,反馈措施要落实。备课中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要提前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和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
严格按照“双线教学整体推进”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发言和动手实践。要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推行新理念的高效课堂。要把握好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质量。
3.测试与反馈:
在教学中要善用测试这一手段,通过考试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和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纠正错误、总结和深化。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补充知识。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来评估教学质量。
四、具体实施措施:
1. 加强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身素质。
2. 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 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4. 改革课堂教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5. 加强备课工作,深入理解教材,备好课程和学生,为每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
6. 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类讲解和检测。
2024年初中数学组工作计划4
学生情况分析:
我现在负责教授七年级(7)班和(8)班的数学课程,两个班级一共有142名学生。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背景,尤其是(7)班,是被认为是重点班的,所以学生的来源更加复杂,包括一些差生。(8)班的学生比(7)班的差生还要多,这让我感到责任重大。另外,七年级的学生通常会继续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只会死记硬背,这样既无法理解也没有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七年级的学生通常不适应更多的课程和更大的课堂学习容量,导致精力分散,听课效率降低,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听力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于思考的学生学得更活跃,效率更高,反之则学得死板,效果差。七年级的学生经常固守小学算术的思维习惯,思路狭窄、呆板,不利于后续学习,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他们的学业成绩有很大关系,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更多地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较少理解记忆的方式,这样无法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指导。
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是关于丰富的图形世界,第四章是关于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体验、感受并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学生能够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够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能够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够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够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进度安排:
1-4周:丰富的图形世界;
4-7周:数怎么不够用了;
8-9周:字母表示数;
10周:中考复习;
12-13周: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4-15周:一元一次方程;
16-17周:生活中的数据;
18周:可能性;
19-20周:周期末复习。
奋斗目标:
1、继续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
2、提倡高质量的45分钟课堂,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老套教学方法。
3、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提高难度。
3、突出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