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描述方法、修辞方法和词类等相关知识,熟记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言文的资料,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口语交流,将课本中学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养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情感和价值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 教学措施:
1)遵守教学的基本环节,创设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课改理念和新教育理念。
2)加大信息技术和课件的整合力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互联网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4)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语文的新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既教书又育人。
5)加强综合教学,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6)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探索性学习。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
8)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加强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9)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双思三清教学模式。
10)作文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注重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采取互相批改的方式,以改进写作水平。
11)分层目标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辅导,力争整体提高。
12)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课代表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作业延误。
13)作业布置和批改要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14)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和问题,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纠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和独特见解进行肯定和推广。鼓励学生多样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和反思循环不断,促进教学不断提高。
四、教学总结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双思,即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并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纠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和独特见解进行肯定和推广。鼓励学生多样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和反思循环不断,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按照学校要求,实践好“堂清”“日清”“周清”的教学模式,做好课堂的定向、内化和发展;提供资源,了解学情,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教学,引导实践。努力建立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语文教师新学期教学计划4
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着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和研究,关注常态语文教学并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全体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适应新教材和学法指导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
2.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常规,抓好备课、上课和课后练习等主要环节,注重集体备课,优化组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如如何把握新教材,如何统一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与教学进度,如何教授学生汉语言基础知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互听互学、观摩学习和研讨活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定期举办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听课笔记和评课,不走过场。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仅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教学目标也要新,教后反思要有实质性内容。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和培养言语能力,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需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科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参加校本研训活动,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通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校本研训时间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鼓励教师经历研究、反思和再研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