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督促其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采购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等制度。集体食堂和大型以上餐馆的制度上墙率要达到80%,其他餐饮企业要达到50%。模版设计将于4月底前完成,并统一制定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餐饮单位供应商资格审核表、进货索证台账登记本、食品留样登记表、餐厨废弃物台帐登记本等,便于规范使用管理。
四、推行餐厨废弃物台帐登记。
指导、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处置时间、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情况,长期保存备查,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要求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有毒、有害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集体食堂和大型以上餐饮企业的餐厨废弃物台帐建立率要达到80%。
五、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况调查和信息发布。
一是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调研,全面了解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二是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对高风险食品进行消费警示,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年内将发布相关信息4条。
六、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
当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及时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按照分级约谈、适时约谈、依法约谈的原则,对餐饮服务提供者主要责任人进行谈话。要求其认真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局将及时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并监督执行。
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
一是依托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发挥乡镇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协管员的作用,加强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二是争取政府支持,探索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和机制,确保有人员抓、有经费保障。
八、加强餐饮服务许可。
一是全面调查登记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情况,并建立个档。二是认真做好许可证到期换发证工作。三是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许可。在现场审查中,严把餐饮服务许可准入关,对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专间,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食品原料、清洁工具清洗水池,设备、工具和容器,人员健康体检培训等进行严格检查。对达不到许可要求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核查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许可。
九、加强宣传培训。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法制宣传日、节日、专项整治行动等。二是利用市局网站、宣传板报、广播、电视等经常性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三是开展餐饮服务执法人员和餐饮经营者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管理相对人的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十、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
一是督导各县(区)局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二是市、县(区)局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内部运转程序。三是市、县(区)局向公众公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举报受理电话。四是指导餐饮服务业主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五是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提高餐饮业主食品安全事故防控能力和监管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
2024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11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制度,确保规章制度有效执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二、全面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借鉴过去的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并结合当前的监管状况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明确各村和相关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责任,共同推进我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的饮食用药安全。
三、明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学校食堂、学生小饭桌、流动餐饮大棚和肉羊养殖屠宰产业是监管的重点。新建的学校食堂必须备案,并定期巡查小饭桌和学生服务中心,确保学生饮食安全;新建的流动餐饮大棚必须在县局备案,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且经营者和从业者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培训。继续加强对肉羊养殖行业的监管,督促合作社负责人升级设施,争取更新屠宰设备,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健康品牌。
四、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社会监督能力。利用村务公开栏和广播,组织丰富多样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自律意识,同时让群众了解和掌握食品药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鉴别假冒伪劣的食品药品,了解依法维权的程序,提高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自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教育和指导农村居民科学食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鼓励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