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确保上下楼的安全,幼儿要学会不推拉、不跳台阶。
3、让幼儿知道不随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懂得不能随意离开大人或集体。
4、幼儿要知道不将手放在门缝、桌子缝、椅子缝中,以免受伤。
5、在户外活动中玩大型玩具时,幼儿要互相监督,不推不挤,互相帮助拿器械,确保幼儿的安全。
6、幼儿要知道不能碰触电插座等电器,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
7、幼儿要知道不将纸团、扣子等塞入耳朵、鼻子,也不将异物放入口腔。
8、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紧急呼叫电话号码和用途,如110、120、119,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安全放在首位,不离开幼儿的视线,无论幼儿走到哪里,教师的眼睛都要跟到哪里。创设与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环境,结合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中自然地进行,帮助幼儿理解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方法,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学校教师安全工作计划集锦9
新的学期开始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我们制定了一份班级安全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要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班级老师必须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全面负责地照顾孩子们,时刻注意他们的活动情况,不离开他们,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他们的安全。
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
1. 配班老师要积极配合主班老师的工作,认真做好晨间接待和检查工作,了解幼儿当天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杜绝幼儿穿拖鞋、带危险物品入园。
2. 每天认真检查幼儿的出勤情况,做好出勤登记,并及时了解缺席(请假)的幼儿的原因。
3. 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活动场地和器械的安全性,提醒幼儿检查自己的穿着,消除不安全隐患,让幼儿能够轻松地参与活动。
其次,我们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他们需要了解安全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自己做事情、洗手、洗脸、不随地吐痰等。我们还要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幼儿。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他们认识交通安全标志,乘车时不要伸出手和头,坐稳,不乘坐“三无”车辆,并告诉他们不要在公路上乱跑、打闹,不要在铁路和公路旁玩耍,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培养幼儿防火、防电、防地震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学会拨打火警电话,掌握火灾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教育他们不乱动电器设备,不在电线上晾衣服,如果电器冒烟不要乱动,赶快请大人来切断电源。教育他们学会看地震前的预兆,发生地震时要保持冷静,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躲藏。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幼儿上下楼梯时要轻轻走路,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追逐打闹,防止他们从楼梯上摔伤。教育他们不要私自操作保温桶,不要乱动暖气,不要进入不安全的地方,以免发生烫伤等意外。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课间巡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离园接送时,我们要确保两位工作人员都在场,将孩子亲手交给家长。在与家长交流时,一位老师必须看管其他小朋友,防止陌生人接走幼儿。在幼儿离园后,教师要再次检查活动室、寝室、盥洗室,拔掉电器插头,关闭电源,锁好门窗后才能离开。
最后,我们要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请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家庭生活和活动环境的安全。只有班级中的两位老师共同协调配合,我们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孩子在一个舒适、安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教师安全工作计划集锦10
本班目前共有9名学生,其中男生5人,女生4人。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下:有2人患有孤独症和多动症,3人患有脑瘫,2人智力有障碍,还有2人有综合障碍。
为了管理好班级,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工作安排:
(一)搞好日常管理工作
1、早操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培养良好的行走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让学生认真听讲。
3、课间操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增强身体素质。
4、放学时要养成排队守纪律的习惯。
5、建立正常的卫生值日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参与班级卫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6、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7、学生不得进入主教学楼,以免干扰普通学校正常上课秩序。
(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每时每刻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以此为榜样,引导他们付诸行动。
2、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品德教育。
(三)教育学生自强不息
1、通过残奥会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强不息。
2、教育学生克服生活中的挫折,成为坚强的孩子。
(四)关心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