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个年级学生实际,一学年中用2天时间,精心选择活动景点、确立活动主题、安排活动流程、注重延伸教育,形成学校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系列项目。
(5)军训活动
在预备年级和初三年级中开展规范有效的军训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在军训中培养严格的纪律观念和热爱集体、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不怕困难,勇于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民防教育活动
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自救自护关爱生命的民防教育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
(7)影视活动观摩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宣扬爱国主义、励志成才的电影,并通过影评、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影视文化氛围。
4、主题教育、主题班队会德育课程模块
把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突出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入脑入心,使抽象的道德知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内化。
(三)特色德育课程系列
1、德育短课程模块
2、年级或班级微型课程模块
利周二中午20分钟时间开展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专项德育教育活动。目前我们主要开发了“健康与生活”系列课程
中学德育的工作计划怎么写3
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创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习惯。此外,还要开展“远离网吧,不沾烟酒,拒绝暴力,拥抱文明”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远离不良娱乐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明整洁、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通过开展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诵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并与时俱进,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并受到启发。
三、在课堂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增强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育人因素,认真落实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继续开展“三有三为”教育、“八荣八耻”教育、“感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五、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倡导“讲诚信、做诚实人”的理念。可以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建设文明学校、诚信学校,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六、深入开展珍爱生命教育,以尊重自己、珍爱生命为主线。通过教育学生远离黄、赌、毒等不良行为的影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巩固心理健康成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七、继续进行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引导家长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以抓“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三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要加强“三风”的落实工作,形成读书治学、教学相长、文明和谐的良好环境。
九、打造过硬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工作交流、座谈讨论、参观等方式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十、强化德育的常规工作,包括认真组织每周一升国旗活动、每周的班会活动、每天的读报工作,办好班报、板报、校报和中午校园广播,科学操作《学生成长记录册》,加强纪律、卫生的评比工作等。此外,还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学德育的工作计划怎么写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校以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实践“三德”和落实“德育为首”为任务,依据德育双主体思想和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按照学校“有目的、求实效、抓关键、重细节”的原则,全员全时空育人。
二、工作目标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和强化落实,促使师生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教风好、学风浓、校风正”的目标。同时,我们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进入全县考核优秀格次。
三、工作总体思路
我们的工作总体思路是通过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和夯实全员全时空育人工作,逐步使德育工作系统化。
四、工作重点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一只为人示范的师资队伍,重树师道尊严。
2、搭建两个育人平台:“五比”竞赛平台和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3、探索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融合方式,拓展德育渠道,使德育工作系统化。
4、做好德育教育的宣传工作,在社会中树立正能量。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抓实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做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加强多形式的学习。
1、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工作例会制度。深入开展“三德”教育和社会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2、坚持管理者与教职工经常交流探讨,统一认识,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不断提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