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职校校长工作总结怎么写精选8
各位同仁: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走过了很多路程,我对各位充满感激之情。正是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共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虽然工作中存在一些矛盾,但我们一直强调“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共同面对并解决这些矛盾,推进学校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现在我将对过去一学年的所思所为进行总结,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完善管理机构,着眼未来发展
__小学是一所特殊的完小,她将在几年内蜕变成一所拥有x个教学班的小学,因此我们必须有前瞻性来适应学校的发展速度。作为校长,我必须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者的岗位意识和协作能力,否则会阻碍学校的发展。我们通过给岗位、给权力、给责任的方法,培养了一支由教师担任负责人的管理机构,包括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以及办公室、教科室和保卫科。尽管新的管理机构带来了一些矛盾和困难,但通过一年的协调、引导和调整,目前的管理队伍初步具备管理大校的能力。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对这支队伍充满信心。
二、理顺办学思路,加强校魂建设
办学的目标和方式是一个校长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我反思了自己当初在新江小学的管理方式,发现学校缺乏发展潜力。因此,我将“主动和谐”作为学校的校训,凝聚了我对办学的理解,既体现了我的管理思想,又体现了我的办学目标。管理的境界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发挥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学校办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主动与和谐”。我们通过集会、家长会、家长培训会等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同时,我们与社区、村居、工厂和派出所合作,共同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我们还与市公安局宣传处、厦门卫视合作,拍摄了五集校园情景剧,将媒体教育引入校园。此外,我们还努力将街道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搬进学校,为学生的科学实践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挖掘教育资源,构建大的教育环境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应该起到统领的作用。为了不削弱学校的教育,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帮助社会和家长提高对学生教育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会、教师进家庭等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家长。我们还召开家长代表大会,组建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此外,我们还与社区、村居、工厂和派出所合作,共同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与市公安局宣传处、厦门卫视合作,我们共同拍摄了五集校园情景剧,将媒体教育引入校园。我们还积极游说,将街道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搬进学校,为学生的科学实践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办学的成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1、我们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目前,学校有市骨干教师2名、区骨干教师4名,以及市、区骨干班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我们还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经典诵读”培训,为本学期更好开展经典诵读奠定基础,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培训活动,借助外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我们通过压担子和给位子的方式,培养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
3、我们为教师赠书,评比读书心得,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培养教师的书卷气质,帮助教师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4、我们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比赛,通过比赛锻炼和培养教师。林淑娟老师参加区班队会比赛获得三等奖,林虹妹参加区教坛新秀比赛获得第二名,并取得区教坛新秀的称号。
5、我们通过随堂听课、检查评比、课题申报引领等方式,培养教师的能力。
五、始终坚持课堂中心、活动育人的办学原则,扎实提高办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磨练意志、锤炼品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示才能、实现职业理想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教学相长的重要领域。我们始终坚持课堂为中心的原则,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课堂服务。我们提出了“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思想,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随堂听课了解和引领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勤部门及时提供课堂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德育部门抓迟到、练常规,为课堂服务。其他部门也在尽力解决教师的思想负担和顾虑,为课堂服务。虽然办学质量的提高从成绩上来看并不明显,但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学生求知行为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我们始终坚持活动育人的原则,活动往往给学生留下终身记忆,使学生发生思想质变的机会往往在活动中,学生的成功体验也常常在某一次的活动中实现。尽管学校的条件很不好,我们仍克服了各种困难,开展了广播操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各班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各学科开展竞赛活动。我们还拍摄安全情景剧、建立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红领巾自我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我们将兴趣小组活动并入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
“路漫漫兮!”学校离优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始终坚持廉洁以奉公、淡泊以明志、清心以养眼、广学以开智的原则。我们有很多缺点,但愿与有志之士一起,在互相批评指正中成长,推动__小学的办学日益优质。谢谢!
2024职校校长工作总结怎么写精选9
我于20__年8月份经组织考察任命为__区__第四中学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当我刚来到__第四中学的时候,我就被__第四中学的和谐与淳朴所感动,被师生的敬业与勤奋所感染。正因为如此,我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集体当中了。当然,尽管都是__镇内的中学,__第四中学和我原来工作的__中学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同。虽然我曾经担任过级长、教导处副主任、教学副校长等职务,积累了一些基层的管理方面的经验,但我深深地知道校长一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使命。在这三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中,工作的一些遗憾也可能比收获会更多一些,但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将成为一生中难得的经历与美好的记忆!现就三个多月来本人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廉洁自律,团结协作
在其他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本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师德大讨论”活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在本学期我参加了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校长岗位培训提高班及财经专题培训班,在学习中汲取营养,优化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学习和培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对职业的理解,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了生活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意识。在工作中,我能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顾全大局,团结同事,领导学校班子开展各项工作,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勇于承担责任,不追求名利,树立了良好的领导形象和威信。
二、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决策民主
进入新单位后,为尽快熟悉情况,在进入__第四中学的第一个星期开始,每天早上7:00左右赶回学校,巡视校园,巡查班级,为教师们做出榜样,深入到一线了解情况,并及时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通过听课、座谈以及自己平时巡查的情况很快掌握了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作为班长,我特别注重团结班子成员,调动中层干部和级长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诚相待。在各种会议上,我都十分注意倾听老师们的意见。特别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我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收集信息,组织教代会或行政会反复论证,最后集体民主决策。
三、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管理思路“以人为本”,管理作风“民主、科学、规范”。
教师管理:在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各种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完善学校考核方案,对教师工作量、教师出勤、学科考试、班级管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进行具体化,注重可操作性,力求在多劳多得、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班子建设:加强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分工,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管理职能;加强沟通与交流,增进团结,凝心聚力,共谋学校发展。
四、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1.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在开学初,我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行政会上讨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工作思路。要求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时认真写好工作计划或方案,在期末写好总结和反思。平时,对教师的备课、作业等常规工作进行月查和不定时的检查;并对年轻教师进行课堂跟踪,促进课堂教学工作。在过去半学期,我们主要通过“讲学稿”的实施和分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备课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抓好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严格要求各学科组每周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制度化。坚持集体备课,体现互动、合作精神,敢于接纳、吸收新知,更新构建知识结构,尽快适应课改新理念的需要。要求各学科组长充分利用好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或通过听课、评课等交流互动来提高业务水平。
3.加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问题。
(1)坚持推广行政人员听课制度。把学校行政分到每一个学科,加强领导,同时要求行政每周听课2节,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及时提出教学对策。在每周行政会上,我会检查行政听课记录,听取反馈意见。
(2)加强了年级组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切实落实级长工作职责。级长要对教学质量目标实施量化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级、学科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使目标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导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突出教学重点,确保教学质量目标实现。
(3)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与建议,并把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4.落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