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规范了各项交通行为。针对乘车、骑车和步行三类不同的交通行为,我们在同一形式的教育主题下,根据学生不同的上学方式,制定了不同的安全措施。首先,我们建立了各类学生档案,包括班级、姓名、家庭住址和家长联系方式等,以备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查阅。
其次,我们明确了各类学生的交通要求。对于骑车学生,我们明确规定年满12周岁的学生经过车辆检验合格后才允许骑车。我们建立了骑车学生档案,定期进行车况检查。对于违规骑车和车况不好的情况,一经查明立即进行批评指正。对于屡教不改者,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对于步行学生,班主任负责了解和总结途中情况,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每周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生评比,每学期进行表彰。
再者,我们建立了外出活动审批制度。这是在吸取教育局做法的基础上设定的。主要指在教学时间内,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活动、训练、参赛,必须先向安全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填写《外出活动审批表》,写清外出事由、时间、参加人数、活动地点、组织教师和安全保障等,经学校同意盖章后方可外出。并且,在外出期间及时做好外出小结,特别是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反思。有了这样的申请审批制度,学校对于任何的外出活动都能一目了然,对于具体情况也有清楚的了解。在接受申请时,会考虑一些具体的安全要求,并向组织者提出,有助于对外出安全进行指导。
由于管理到位并且落实到位,我们严格控制了学生校外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辖区交警中队的好评。
此外,我们加强了主题宣传教育。建立正确的交通意识是实现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在20__年度,我们共举行了两次“三生”(乘车学生、骑车学生、路队学生)安全会议,开展了两次交通安全图片展,三次主题教育(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主题教育周),以及三次安全讲座。此外,在各班级展示台上设立了“安全宣传角”,并向各班发放了《安全公约》和《安全制度》等资料。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自护手册》等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师中,我们利用全员安全培训有针对地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省、市、区有关交通安全工作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我们使广大师生增强了安全意识,了解掌握了安全常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还聘请了一名交通安全辅导员作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辅助者。他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重点讲述最近阶段发生的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过程和原因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受到震惊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增强他们的自救和自护能力。此外,我们还联系交警站,利用他们提供的图片在学校内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写体会,发现自身在日常交通中的不文明行为,并积极改正。我们希望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落实了交通安全责任。根据“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成立了“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联络小组”。校长对学生安全工作负总责,总务主任负责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保障,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教育和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的责任,车辆管理教师负责路途安全和学生按时上下车。学校安全主管领导与各相关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实施了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这样做的目的是切实落实安全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减少伤亡事故”的要求,进一步确保交通安全,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力度。
我们也优化了交通安全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安全地出入校门,学校专门安排教师维持交通秩序。并且多次与交警部门取得联系,在路口设置了交通警示牌。在学校附近,原来没有公交车停靠站,乘车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走二、三百米的路程,经常发生被自行车刮倒、碰撞的事故。学校看在眼里,通过与公交、交警部门的坚持不懈的协调,终于在靠近学校的路口设置了一个临时停靠站,减少了相应的安全隐患。上学、放学时,值日、值周老师陪同值日干部做好学生进出校门的安全工作。
学校周边的不卫生环境也影响学生的安全。学生经常被石头绊倒。而且,在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对马路进行了平整。整顿之后,学生、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学校周边环境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尽力消除学生交通安全中的不安全隐患,取得了满意的成效,没有发生一起事故。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学生交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主要是驾驶员和社区居民对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往往会危及到学生的安全。
今后,我们学校将进一步重视这项工作,及时解决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确保师生的安全,以无愧于“平安校园”的称号。
交通安全活动总结内容怎么写精选9
一、交通安全管理:
(一)标准化住区与城市界面交通安全环境:
1、为了保障住区居民的人车出行安全,应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设置出入口。如果受到周边环境限制,必要时应根据高峰时段周边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运用交通工程学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出入口所允许的最大流量。如果该流量无法满足住区车辆在高峰时段的进出需求,应尽量避免在该道路上设置出入口,或者增加其他出入口以分散车流量,但需要注意同时增加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成本。
2、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完整性和私密性,减轻住区公共资源被占用和破坏的程度,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将公共活动空间与住区居民区域相连接。建议对住区交通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规划住区级道路时要注意避免吸引外部车辆和行人进入和穿行,与城市路网相连的住区级道路两端需设置岗亭进行管制。
3、主要的住区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接处,应考虑设置缓冲地带(例如:设置辅道),以减轻城市道路的压力,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4、在住区与城市道路界面的景观布局上,尽量避免设计垂直绿化布局和设置建筑物,保持视野开阔,避免产生视觉障碍。
5、在设计住区级道路与城市支路接驳处时,应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与市政设施未来的拓展需求,应预留足够的地下线管或线槽,以防止市政道路拓宽或改造时破坏道路面,影响居民出行。
6、在出口车辆汇流路段,道路宽度应适当加宽,以容纳车辆通行量。
7、建议将公交车站设置在小区边缘的市政道路上,如果是终点站,建议在市政规划时考虑配置停车场。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噪音和废气对业主的侵害,并且便于对外来人员进行管理。
(二)住区道路安全管理:
1、如果需要将公共交通引入住区,建议在选择公交线路时避免迂回曲折,尽量选择短而直的线路。在规划住区级道路时,应考虑到公交车辆的方便和步行者的安全,设计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和人行道。此外,还要考虑住区级道路的承载能力。
2、住区内的公交站点设计应与小区(组团)出入口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该段道路的照明亮度应与市区道路相一致,并增加电子监控设施的投入,同时应增加路拱的数量,以防止车辆超速行驶,保障居民步行的安全。
3、考虑到住区人行密度大,人员在穿行过程中突发性和无规律性因素较大,在住区级道路的弯道和坡道的景观布局上,应尽量避免产生视觉障碍。
4、部分车辆通道离住户门口太近,经常对行人出入构成威胁(例如:花城樱花苑)。建议将车辆通道(以道牙为界)与住户门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不宜在门附近种植过多的植物,以保持相对开阔的视野。
5、为了防止车辆在坡道上打滑,坡道的路面应采取防滑措施。必要时,柱子和栏杆等应采取防撞措施,以避免影响行车和结构的安全。
6、住区出入口的坡度应尽量减小,地下停车场的上下坡度应进行防滑处理。对于有坡度的停车位,建议安装警示标识。
7、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并应在尽端设置面积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
8、建议在住区级道路的主要位置设置坡度平滑的混凝土减速路拱,以减小噪音污染。路拱与路面应整体浇注成型,具体参数为高度10-12厘米,宽度为90-100厘米。路拱中间应保留40厘米的豁口,以方便自行车、儿童踏板车通行和路面排水。
9、建议采用单向行驶的环道设计来规划住区级道路,各停车场(库)之间应通过车行道相连,以减轻干道上车辆通行的压力。
10、住区出入口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不宜铺设釉面大理石或其他光滑材料。
11、为了防止车辆在坡道上打滑,坡道的路面应采取防滑措施。柱子和栏杆等必要时应采取防撞措施,以避免影响行车和结构的安全。
12、为保证车辆进入停车场的安全,车库入口应安装限高杆,并在限高杆上粘贴反光膜或刷上反光漆。
13、消防通道应尽量与住区级道路并行,以减少占地面积。如果需要延伸进入组团内部,建议采用活动路桩与其他车道进行分隔,以实现“隔而不断”。
二、车辆安全管理:
(一)住区主出入通管制设施:
1、建议设置住区外围出入口的岗亭。
(1)由于标准化住区受到容积率的影响,平面交通布局的交通压力较大,居民的居住区域较为分散。考虑到居民出行的安全、控制管理成本、消防和高峰期车辆疏导的需求,建议在住区开设两处主出入口(并预留1-2个备用出入口),并在以上出入口设置岗亭,对车辆的进出进行管制,采用人车混流的通行方式。
(2)住区主出入口岗亭的设计应与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给人明显的领域感。由于住区规模较大,为保证岗亭员工工作的连续性,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在住区岗亭内设置供护卫员使用的小型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