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工作文档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汇总8篇
大小:478.79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2-26 10:08:53 8.61k 7.33k

6. 人格完整独立

人格也称个性,它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区别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相对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和社会期望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推动人格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被动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过程中,它能够主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了解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和评价,从而达到优化心理、健全人格的目的。

3.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为这两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个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格发展和健全的必经之路。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都非常重要。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非常疼爱,生活上被宠爱和学习上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一旦进入大学,面对新同学和新朋友,他们不知道如何相处,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学生表现出自私、敏感和烦躁的特点。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在同学中不被理解,遭受排斥。其中一部分学生习惯独来独往,做事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受冷落、性格孤僻、苦闷、粗暴、愤怒、压抑和不能吃亏等心理倾向。

2. 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是美丽的地方,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恋人,他们手牵手,形影不离,共同散步、谈心、出入教室和图书馆。有些人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有些人在这里失去了爱情,有些人在这里等待着爱情。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每个人都对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渴望。爱情也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一种有着积极因素的高级情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心理体验。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思想感情较为活跃,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他们常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陷入感情漩涡无法自拔,甚至出现毁容、自杀等心理危机。此外,在性与恋爱方面,开放的校园使得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3. 学业问题

学习被视为知识时代的第四项技能(知识时代的其它技能包括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思维技能和学习技能),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然而,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想要放松一下。然而,他们发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一些学校的学习环境较差,食堂的饭菜质量不高,寝室拥挤不堪。此外,一些学生对专业的期望过高,但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和教师的原因或自身学习方法不当,他们发现学习的收获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有些同学将个人追求的目标定得太高,当他们发现所学专业和实际分配与理想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大相径庭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烦恼。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充满自信,但普遍存在焦虑感。当各地的"尖子生"聚集在大学里时,他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条件不好,从而产生失落、忧虑、自卑、紧张,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困惑中。

4. 生活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的新生经历了紧张的中学生活和高考的激烈竞争,在人们的赞誉声中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踏入大学校门,来到了这个早已翘首期盼的美丽新世界。然而,短暂的欣喜之后,最初的惊奇和激情逐渐消失。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以及人际关系的各种改变,这些大学新生面临的是一个心理适应期。从高中进入大学时,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完美,觉得大学就是人们常说的"象牙塔"。然而,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相差甚远。例如,有些学校的学生学习环境较差,食堂的伙食质量不高,寝室拥挤不堪。此外,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值较高,但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和教师的原因或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当,感到学习的收获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些同学将个人追求的目标定得太高,当他们发觉自己所学专业和分配现实与理想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大相径庭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烦恼。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往往充满自信,普遍存在着忧虑感,当各地"尖子"汇集在大学以后,他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条件不好等,进而产生失落、忧虑、自卑、紧张,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

5. 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压力。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例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这种情况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问题因此显现出来。

五、如何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培养接纳自我的态度,发展自身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正确认识挫折,并在面对挫折时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2.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这已经被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有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每天的学习、锻炼和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因此,在该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通过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变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4.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还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应该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

5. 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较雄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可以寻求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的帮助。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只有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汇总3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育是以心育为前提的,通过重视心育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解决了知识和行为在德育中分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因此,人们是否会进行心理活动以及是否具备正确的心理认知已经摆在每个人面前。接受心理教育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去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和善于合作的意识来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发展德智体育。本学期,我们学校注重提高“心育”工作的观念和认识,开展了以“强国要强民,强民要强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心育实验研究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启示。

首先,我们在实验中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人看待,而不是简单地看作知识的容器。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成正比。因此,教师离学生越近,心理距离就越近。这要求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师生的交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其次,为了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教师的赏识要有分寸。任何教育都不是盲目的,尤其是现代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激发孩子的潜力。这是“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

其次,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意识到,我们应该张扬学生的个性。过去,张扬个性被视为贬义词,但现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于怀疑、有发散性思维和独特的答案。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有信心去思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教学意识,还要有课程意识,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并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坚持不懈,每个人都有成为人才的潜力。

在实施“心育”实验阶段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首先,我们完善了学校的机构,建立了以校长室、教导处和科研室为核心的领导小组。每个学年都设立实验班级,每个班级都有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和阶段总结,以及详实的实验过程材料。我们还将心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日程安排,并在课堂上渗透心育内容。各实验班级还建立了心理信箱,并设立了“心语小屋”咨询室。

其次,我们注重科学方法,推进“心育”的发展。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举办运动会、科技节、劳动节和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还优化了实施过程,确保全程、全员、全方位地开展“心育”工作。全程包括开展各种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全员包括建立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网络,建立实验教师和实验班学生的档案管理。全方位包括在班级会议中结合家长会和座谈会,分享经验。我们还构建了两个体系,即心育课程体系和心育环境体系。心育课程体系包括学科渗透和心理健康课程的定期专题讲座。我们挖掘出心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点,并将心育与信息技术和教师技术相结合。心育环境体系和校园管理体系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的建设。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