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08年奥运会筹办期间,食品质量卫生问题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奥运添堵的借口。虽然其居心不轨,但也提醒了我们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性。提高食品质量卫生,增强营养健康服务意识,不是为了迎合某些国家、某些人的要求,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健康。 微观背景: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凸显。而作为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卫生、质量无疑更被人们所重视。众所周知,因食品中农药残留所导致的疾病不断增加,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是因食品质量问题而备受痛苦,因此,各种农副产品作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必需品,在卫生质量、营养搭配方面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问卷调查第8题统计结果中,有97.5%的人们注重食品的营养即说明这种趋势。(见附录3)然而,就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各种农产品市场情况来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大部分是农副产品市场(问卷调查第4题结果显示69.3%的被调者在传统农贸市场购买日常食品),而其中都是多个商贩分散经营,但问卷结果却反应出共计89.2%的人们不信任或不确定农贸市场产品质量(第6题),这说明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这样一来,很多对农副产品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就很难得到满足。虽然有些超市也提供一些种类的农副产品,但调查显示70.4%的人们对这类超市质量、卫生、服务等不满意(问卷问题9),而且它们没有产品营养方面的配套服务。然而,问卷问题12显示87.4%的人们欢迎营养搭配咨询服务。我们的创业创意正是基于现有农副产品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质量不一,人们又对健康营养的日益重视,而相应的市场服务一片空缺这一形势的。
1.2 产品及服务介绍
我们的项目是创立一家专门经营农副产品的公司(绿康公司),公司直接面对消费者,采取的经营方式类似于超市与专卖店的综合,专门经营各种农副产品,且独家经营,比超市更专一化、专业化。所销售产品均经过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机关检验合格,农药残留量均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在产品卫生及外在包装等方面做出更大改进,提高产品品味;自设质量检验部门和营养成分测定小组,不但对产品质量严密把关,而且还测定各种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比例,为消费者提供营养搭配建议,同时增加有关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日益被重视的食补相关理念,发展、完善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各种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在营销、经营过程中树立公司的良好信誉形象,以此求得生存机会,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扩张。该项目主要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全面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以此提高盈利空间。
产品服务特性――绿康公司既重视自身产品,又注重服务,实现“优质产品+专业服务”相结合的经营理念。在同行业内,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增设独特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优质产品方面:
公司的农副产品将严把质量关,初期,原材料将以采购形式为主,在对原料产地进行综合选择的基础上,既要对生产者进行信誉调查了解,又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已采购的质量合格的原材料还要经过卫生清理、营养成分测定,在产品包装或销售架上注明各种商品营养成分含量,以供消费者结合需求合理选购。专业服务方面:
公司设有专门的营养健康知识研究及咨询部门,在研究测定产品营养成分的基础上,结合营养学知识,为顾客提供营养知识咨询服务,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购物参考意见。对于长期购买量较大客户,公司将建立专门档案,在其饮食方面提供更多更深入的营养搭配建议,以及其他相关的营养健康知识。 具体服务如下:
(1)营养咨询:聘请营养师为顾客在饮食生活方面的营养搭配咨询提供服务。同时为前来购物的顾客提供基于营养搭配的购物建议。
(2)特殊人群饮食指导:为特殊人群如病人等提供饮食方面的指导。
(3)食物营养研究:为相关单位或个人等研究农副产品的营养搭配等服务。
(4)生活保健指导:为会员顾客提供全方面的生活保健指导。
这些免费服务项目的推出是绿康的特色经营点之一,是为了顾客全面的营养饮食、营养生活而推出的特色服务。
1.3市场定位
我们公司的产品初期把目标消费者定位在中高档收入阶层。在国内,鉴于目前不同收入阶层人们对饮食卫生、健康、营养搭配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将以80%的力量投入在该群体,以期在初期能迅速打开市场,同时,以约20%的宣传力度,逐步向低收入水平群体渗透健康观念,引起大众对食品质量的重视,以发展潜在消费群体。中高收入人群基本的生活问题已解决,更重视休闲健康,开始追求更高生活质量,食品卫生、无害、营养丰富等高品质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对该人群有较大吸引力。
基于产品的市场定位,公司将把以北京为首的大中城市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大中城市既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又有许多成功企业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一方面可以使自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可以参考、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这样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1.4 团队概述
创业初期我们主要筹划、执行人员主要有三个:市场营销专业人员,财务专业人员,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后期将根据专业需求、技术问题、资金政策等具体情况,吸纳其他人员加入。
对于各方面工作明确个人分工。在重大决策方面,主要以表决方式确定最终方案;在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工作时,根据资深的专业人员提出的建议为主体,各自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方案提出问题或建议,进而快速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或补充完善。这种工作方法、决策方式在创业初期既高效又可以使决策更合理,不至于发生太大偏离。
这一团队合作模式只是在初期采用,当公司各部门筹划、建设完成后即进行改革,采取正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
1.5财务概况
公司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取 不同财务政策。.项目创新点概述
2.1产品创新
在产品为绿色有机食品的基础上,公司还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产品营养成分的测定和介绍说明,为消费者提供更科学的营养搭配选择,从而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2.2 经营管理
特色服务,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知识咨询服务,针对特殊顾客的身体及健康状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3 社会责任(国计民生)
绿康公司把自身的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首先,公司经营的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其次,产品质量的提高,农药残留量的降低,营养知识的普及,将在长期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特别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一些病人、老人等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将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不仅如此,公司与员工建立的平等良好的关系,决定了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然会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改善职工生活、工作条件,发展建立新型劳资关系。
3.市场分析
3.1国内国际法律及规定
食品的农药残留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农副产品对农药残留量的要求,比如:目前,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国家标准,其中有关果树上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如下(注:mg/kg=毫克/千克):
国际绿色消费的法律环境,在绿色消费浪潮兴起的今天,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政府都作出了比较强烈的反应,并形成了有利于绿色消费蓬勃发展的法律环境。据了解,国际上已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公约、协定或协议已多达180多项。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即国际贸易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1995年4月起实施的ISO8000(即国际环境标准制度)等协约、协议还明文限制或禁止很多产品的国际贸易。在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中,不仅把制成品而且把农产品也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给农产品打上了明显的“绿色”标记。从1977年德国率先制定“蓝色天使”计划开始,到目前为止,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式推出了环境标志制度。
国际上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盟、日本、美国、德国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一再提高的国际食品卫生质量标准下,我国的产品出口等贸易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是必然趋势。
(1)竞争分析:目前北京市场上蔬菜、水果等食品类超市逐渐兴起,但是专门从事经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却是屈指可数,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是北京生态园商业连锁有限公司。
3.3 市场容量与趋势
(1)目前,国内绿色、有机食品数量较少,且低级加工食品占较大比例,未加工的初级农副产品市场供应量很少,即使在国内较大城市市场上也很难买到。如在北京,虽然有部分绿色有机食品公司(龙绿、润泽等),但其主要针对批发商,没有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终端,这样,既不利于产品销售,更不利于公司品牌宣传和信誉形象的树立。
(2)由于我国现阶段绿色、有机食品行业还比较欠发达,同类企业比较少,而且一般发展规模及经营模式缺乏特色,行业内没有龙头企业,竞争意识较弱。较大规模的公司(如长远集团等)又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没有专注于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同时也没有打造品牌的经营思想,因而还有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若进入市场,将根据所处环境制定相应的竞争、联盟策略。由于整个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相对于传统的普通农副产品市场力量相当薄弱,而各个绿色有机食品行业的竞争又不激烈,冲突较小,属于同一战线上既有一定竞争,又有联合与传统行业相抗衡的趋势。因此,进入市场发展初期,将联合行业内各个有机食品公司,进行有效市场宣传,提高人们健康营养意识,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扩大整个行业的市场影响力,增加绿色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注重自身实力的发展,既要从联合竞争中与合作者互相学习经验,又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专长,即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4 市场形势
3.4.1 国内国际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