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目标4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下面的计划。
首先,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成为我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将着力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我们将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整顿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我们的目标是加快建立条块结合、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我们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违法大案要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提高食品质量,增强公众对食品消费安全的信心。
在工作重点方面,首先我们将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坚持“食品安全,教育先行”的理念。我们将实施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编制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手册,组织监管人员进行入户培训,培养营业户的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习惯。我们还将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行动,通过“送法律法规知识、送食品消费知识、送放心食品进农家”等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食品营养与安全鉴别知识。同时,我们将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知法、守法和监管水平。此外,我们还将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新闻媒体的总体宣传计划,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其次,我们将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我们将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我们将采取专家风险评估与部门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我们将力争在发现潜在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高效传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同时,我们还将突出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具体落实。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将通过层层普及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培养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还将组织应急培训演练,确保物资、技术和人员储备到位,提高实战能力。另外,我们还将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网络和报告制度,形成全社会的群防群控机制,不放过任何事故苗头,及时上报追查,控制事态,消除危害,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相信能够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4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目标5
为了进一步完善街道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强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根据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和社区(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群众食品安全为宗旨,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二、总体目标
按照“五个最严”(最严的准入、执法、监管、处罚、问责)和“三个从严”(从严的纪律约束、工作标准、管理措施)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监管原则,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联动处置能力,构建群防群治格局,有效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保持地区食品安全总体有序可控。其中,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集中专业培训不少于40小时;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不少于40小时。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夯实基层监管网络
1. 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办公室建设。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整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做好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办公室的工作,充分发挥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食品安全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作用,研究和制定新体制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统筹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措施,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全面梳理和查找管理漏洞和盲区,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责任分工,不断完善与基层各部门的协作机制。
2. 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完善街道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强人员配置,将监管重心下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居民委员会食品安全兼职队伍,健全“一站三员”(食品安全工作站、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社区食品安全监督网,切实落实社区、居民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形成食品安全专业力量与辅助力量相结合,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
3. 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机制。强化街道对地区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街道、居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到位。要与大联动分中心对接,强化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在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将食品安全隐患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1.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落实最严的准入要求,严格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持续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吊销相关许可。落实最严的监管要求,实施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全过程监管,特别是加强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商及经纪人、直接入口等高风险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进口食品进口商和代理人的管理;进一步完善问题食品退市、召回、销毁和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销售等管理制度,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到生产经营环节;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和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严格实施进口食品检验检疫以及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口商、代理商的备案和监管,建立完善信用档案。对于生产经营违法添加、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2.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发展规划,研究和完善产业扶优政策,加快提高食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加强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扩大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范围,特别是加快规模以上乳制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酒类流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完善食品保障和安全责任体系,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水平。支持引导本地区大型食品物流配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较大规模集体用餐单位与外埠优质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产销对接。
3. 强化企业自身管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配备管理人员;规模以上食品市场、连锁经营和餐饮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大型以上餐饮企业应当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推进实施食品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进货索证索票和查货验证、出厂检验、规范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食品生产企业严格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中型以上餐饮单位严格实施《餐饮业卫生规范》。规范农产品进货渠道,强化“安全农产品进社区”标准化建设。研究和探索食品安全强制责任险制度,推进乳制品、婴幼儿食品、食用油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及大型食品批发、大型连锁卖场、超市、大型婚宴、集体用餐配送等高风险食品和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工作。
4.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关于本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完善肉类、粮食、乳制品、蔬菜、食用油、禽肉类和淡水鱼等七类食品重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食品追溯体系为基础,逐步扩大到各类主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各监管部门要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建立食品企业和有关责任人食品安全信用记录的标准和等级评价方法,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实时信用档案,按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促进企业自律。继续实施“黑名单”制度,适时在区食品安全联动监管平台上公布“黑名单”,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1. 继续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集中力量全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广泛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假冒伪劣等违法犯罪行为,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坚决整治“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品店”,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结合区域特点,实施疏堵结合、分类指导、减少存量、控制增量的措施,加强对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的治理;加强对食品摊贩的管理,探索有效夜排档监管措施。
2. 继续开展无证餐饮店及食杂店专项整治。坚持“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的工作目标,对大联动上未办结的无证餐饮店及食杂店积案和主要路段的无证餐饮店及食杂店进行整治,力争取缔20%的无证餐饮店及食杂店,遏制地区无证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3. 继续开展餐厨废弃油脂专项整治。加强食用油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和抽检,严防餐厨废弃油脂回流餐桌。加强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申报、签约管理,确保申报率和签约率均达到90%以上,新开的产生废弃油脂的餐饮企业油水分离装置安装率达100%。加强废弃油脂收运过程电子化监管,规范餐厨废弃油脂收运队伍,全面排查和打击非法收运、加工、处置餐厨废弃油脂的行为。
4. 切实巩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深化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食品、熟食、盒饭、豆制品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巡查、监督抽检的力度,巩固各项治理整顿成果。及时总结治理整顿经验,完善监管措施,健全长效机制。
(四)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
1. 推进食品安全联动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以“智慧闵行”建设为契机,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联动信息系统的运用。及时填报、更新联动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针对性监管提供依据。
2. 做好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落实熟食卤味的风险监测任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产地环境监测。逐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加强监测数据分析研判,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的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和风险交流制度。
3. 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快速检测和企业自检的“四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和扶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连锁餐饮配送中心、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和厨房等建立标准化自检实验室。完善检测结果通报,推进食品检验信息和结果共享。
4. 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完善各级各类食品安全预案和应对规程,建立街道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平台,强化部门应急处置职责。要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开展事故调查、危害控制、医疗救治、分析评估、信息发布等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5. 加强舆情监测和信息公开。要完善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应对制度,主动开展舆情监测,强化信息通报;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意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时、客观、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1. 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主题活动,深入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定期开展讲座,广泛开展进社区、农村、学校、机关、工地、企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宣传覆盖范围。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食品安全进课堂”活动,向中小学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社区报、发布平台等,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
2. 强化食品安全培训。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和志愿者的培训,提高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的能力。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身管理能力。确保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全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培训。
3. 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完善举报投诉处置程序,提高办结质量、缩短办结时间,提升办结效率和效能。做好服务热线的交办事项,确保办结率和回复率达到100%。积极宣传和推进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应奖必奖,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的积极性,构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要求
(一)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监管。各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全程监管合力。要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区域责任制,督促监管人员积极有效开展工作。要改进执法方式,实施飞行检查、错时监管、暗查暗访等手段,不断提高监管效能。要加大问题发现和案件查处力度,落实行刑衔接机制,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重点查办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物质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