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每逢清明节,人们便会想起这首诗。然而,起初,清明节并没有与祭祖扫墓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它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空清澈明亮,气温逐渐回暖,大自然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农民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俗话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那么,为什么清明节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呢?这与之前的寒食节有关。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在山西中部的介休。介休这个地名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的事迹。介子推在古代是一个非常仁义的人,为了不图报答,他割下自己的股肉充饥。最终,他在山火中丧生,介休也因此被称为“介山”。
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寒食节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痕迹。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祖们通过摩擦木材来取火,火种并不容易获得。由于季节的变化,取火的树种也不断变化。因此,改火和寻找新的火种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而三月正是改火的时节,所以人们在新火未到之前,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一天百姓不能生火,只能等到晚上宫中点燃蜡烛,然后将火种传递给贵族和重要官员的家庭。唐代诗人韩愈在《寒食》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场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人们需要提前准备熟食(即冷食)来食用。这个习俗沿袭下来,逐渐形成了寒食节的风俗。在北方,寒食节期间的主要食品是用面粉蒸制的蒸饼,上面放有红枣,并捏成燕子的形状。还有用梗米和麦芽糖制作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类似现在点心的环饼,以及用糯米和雀麦草汁混合搅拌,再加上枣泥或豆沙作为馅料蒸制而成的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和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见的食品。
除了禁火冷食,寒食节还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这后来成为了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祭祀祖先。在古代,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是挖个坑埋葬,没有建立坟墓的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人们在挖坑时开始筑起坟墓,将祭祖的场所安排在墓地,这就给了祭祀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祭扫坟墓的风俗逐渐盛行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加盛行。据《汉书》记载,即使大臣严延年离京千里,也要定期回乡祭扫墓地。在唐代,无论是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的扫墓视为追溯本源、追思祖宗的重要仪式。由于清明节紧随寒食节,人们常常将祭祖活动延续到清明节。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寒食节和清明节常常被提及,如韦应物的诗句:“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意识到寒食节和清明节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于是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当清明节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已经延续了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节开始具有了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总结报告怎么写7
根据区文明办的通知精神,在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我镇高度重视,并积极安排了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当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当代学生接受了各种文化的洗礼。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所以,过洋节成了青年人的新时尚,民族传统的节日反而慢慢地被当代青年淡化了,民族文化受到了冷落。针对这一偏颇的现象,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将传统节日改为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接受传统教育,从而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们组织了镇中、小学校在今年清明节到来前夕的国旗下讲话上,专题安排,向广大学生宣讲清明节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习俗、古人举行丰富多彩的“祭祖”、“踏青”等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将学生带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情画意中,从而产生浓厚的民族情怀。
二、组织学校祭扫革命烈士墓,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感恩意识。
镇中、小学校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表达无尽的哀思和缅怀。祭扫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拿起稚嫩的笔,以《感恩先烈,报效祖国》为题,书写了90多篇祭扫烈士墓的感受。他们表达了为民族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坚强决心,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深刻洗礼。
三、倡导学生“网上祭英烈”,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真挚缅怀和敬仰情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生活观念的改变,传统清明祭祖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为了使得我们的祭扫活动更加文明和有意义,我们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网上祭先贤”、“网上祭先人”活动。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由等重点新闻网站组织的“清明节祭英烈网上征文活动”,并撰写心得体会,发表感言心声。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同学们表达了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同时也重新认识和感悟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这既是一次文明教育,也是一次感恩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举办清明节诗文朗诵会、诗词歌会,沐浴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
在清明节期间,我们组织了中、小学校的各班纷纷召开主题班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举办清明节诗文朗诵会、诗词歌会。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让同学们徜徉在诗的海洋、歌的天堂,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朗诵了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敬酒》、杜甫的《登高》、陆游的《示儿》、舒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戴望舒的《我用破损的手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的《背影》等古今优秀诗文。那优美的诗句、舒缓的配乐以及深情的诵读,无不令人感动。师生们完全陶醉其中,沐浴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次活动生动活泼,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深刻教育,将纪念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变成了我镇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总结报告怎么写8
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之心,增加他们对国家安危的深刻认识,从小培养为国家贡献的精神。4月1日,我校组织了25名团员代表,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来到白莲风门岭烈士墓和马村马白山将军烈士陵园,开展以“清明扫墓缅怀烈士”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上午,师生们乘车来到烈士墓前,献上花篮,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扫墓仪式。在向烈士敬献花圈后,讲述了英雄事迹,使少先队员们了解到了革命烈士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
通过这次活动,团员同学们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深切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并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他们表示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成为合格的当代学生。并且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讲文明、懂礼貌,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不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和悉心培养,为学校争光,为团旗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