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
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四、班会总结
班会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通过竞答、观影和模拟祭扫等活动,加深对清明节的认识和体验。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自己家族史的调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根与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这次活动,相信学生能够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中,更加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总结报告范文5
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对国家的安危有深刻地认识,从小树立为国防献身的精神。4月2日,我校全体师生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下来到__烈士墓开展以“清明扫墓 缅怀烈士”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当天上午,上完第二节课后,师生们徒步来到了青松环绕的__烈士墓前,胸带白花,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扫墓仪式。向烈士敬献花圈后,辅导员生动地讲述了__烈士及__烈士的英雄事迹,使少先队员们了解了革命烈士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紧接着,少先队员代表进行了发言,全体少先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宣誓:争当“讲诚信,树新风的文明队员”。
随后,44名学生在烈士墓前举行了庄严的入队仪式,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不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和悉心培养,为学校争光,为队旗增辉!辅导员进行了活动的小结,最后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
此次活动,使少先队员们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同学们被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所感动,感受到自己肩负着的重担,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他们决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争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学生。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烈士的英勇事迹,也使他们的爱国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升华。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烈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能够加深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命运的认识。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这次活动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熠熠生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总结报告范文6
一、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尽管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仍然保留着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的习俗。人们会清理坟墓周围的杂草,摆放供品,点香祈祷,烧纸钱金锭,或者简单地献上鲜花,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二、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秋千是一种用皮绳悬挂的装置,人们坐在上面摇摆。这个习俗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被称为“千秋”,后来为了避免忌讳,改为了“秋千”。古时候的秋千多是用树枝做成的,后来逐渐发展为用绳子和踏板构成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受到人们特别是儿童的喜爱。
三、蹴鞠
蹴鞠是一种古代的足球游戏。球皮用皮革制成,内部填充毛。蹴鞠是古代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士兵。
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根据明朝的记载,人们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在柳树上,用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来,通过鸽子飞行的高度来判断胜负。
五、斗鸡
古代清明节盛行斗鸡游戏,斗鸡从清明开始,一直持续到夏至。最早的斗鸡记录可以在《左传》中找到。到了唐代,斗鸡成为一种风气,不仅民间斗鸡,就连皇帝也喜欢斗鸡。唐玄宗尤其喜欢斗鸡。
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丝产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以前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会举办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吸引了大量的人潮,活动丰富多样,包括迎接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陆地上进行,大部分在船上进行,展现了浓厚的水乡特色。
七、拔河
拔河最早被称为“牵钩”、“钩强”,唐朝开始被称为“拔河”。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最初在军队中流行,后来传入民间。唐玄宗时期,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了清明节习俗的一部分。
八、踏青
清明时节,大地回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机。我国民间一直保持着在清明节踏青的习惯。
九、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流行的习俗。在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驱除不祥之气的巫术行为:人们相信放风筝可以驱走自己身上的不好的气息。因此,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厄运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飞得高时,��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走,象征着自己的疾病和不好的气息都随着风筝飘走了。
十、植树
清明节前后,阳光明媚,春雨润泽,种植树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有些人还将清明节称为“植树节”。植树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总结报告范文7
我园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举行主题活动为途径,积极开展各项清明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慎终追思,教育幼儿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将清明节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祭奠缅怀先辈,寄托哀思之情。
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获得完整的体验,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手段。我园将清明节活动作为培养幼儿人文精神的良好契机。在清明节前夕,中大班从唐诗“清明”引入,讲解清明节的源由,让幼儿带着对先人和革命先烈的缅怀心情,观看了《雷锋的故事》、《英雄王二小》等动画片,先烈们的感人事迹鲜活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观看后,有的班级还开展了以英雄人物事迹为内容的情景表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时届清明,翠柏凝春,闽清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更显得郁郁葱葱,庄严肃穆。4月1日上午,城关幼儿园大班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他们的思念之情。全体师生向烈士鞠躬并默哀3分钟,小朋友敬献了自做的小花、花圈。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深受感动,并宣誓:一定牢记革命烈士的事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诵读诗词经典,感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