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前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掌握学科教学总体要求的,熟悉本学科考试说明和学生水平测试标准,明确要求,掌握要领。
必须研究教材,忠实于课本,充分发挥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因素,预测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编写的教案内容应该是教师内化教材、研究学情和确定教学步骤、方法的直接反映,包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教学过程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①教学环节的确定;②知识形成过程的情景或问题设计;③重要内容的设计意图、要点提炼,难点或错误的预计和处理方法。
切实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本学期根据市教研室要求,语文科目教学目标中,一定要有关注课文写法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必须由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向关注“作者怎么写”转变,此项内容为语文备课检查的重点内容。
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在备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反思或撰写教后记,主要体现亮点和不足。
五年以内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写十二篇教后感,十年以内教师为八篇,十年以上教师为四篇。
新上岗教师鼓励每课时都撰写教学反思。
xx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在完成了一次新教材的备课后,如果是循环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旧的教案,无需重新备课,但是必须要进行二次修改,并留下修改的内容备查。
(2)强化上课管理。
对如何上好常态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等要定期研讨,严禁一张练习题替代一堂复习课的现象。
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向学生征求改进教学的意见。
要综合听课、学生问卷或座谈情况,期末对每位教师上课情况作出优、良、中、差四个档次的评价。
平时每一节课,候课铃响,教师要离开办公室,进教室候课,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集中精力组织好教学。
教师讲课要用普通话。
上课期间关闭通讯工具,不无故离开教室、早退。
下课铃响,结束教学,不拖堂。
教务处每月坚持推门听课与行政定点抽查课相结合,对照上课的规范要求,重点关注教师的精神面貌、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学生的参与度,坚决杜绝无备课上课现象。
做到反馈及时、准确。
(3)强化作业管理。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布置有梯度、有实效的作业。
作业布置要有明确目的,坚决禁止作业布置的随意性,禁止不管学生负担向学生增加作业量的现象,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确保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符合规定。
凡布置的作业,教师应先做一遍,并根据难易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
课外作业要求全收全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一题一批,错误处用红笔圈出或指出错误原因,标明批改日期,各科要有统一等第符号(如语文、数学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需学生订正的要写“订正两字”)。
要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并对订正情况进行检查,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要集体讲评、订正。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面批。
批改要及时,有激励性或指导性评语,书写认真规范。
语文大作文要采取精批的方式,要求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和病句,加眉批和总批;小作文可略批,要求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和病句,作适当提示。
数学批改要仔细审阅演算和解答全过程,不能单看结果,教务处会重点检查教师批改讲评的时效性和学生订正、教师的二次批改。
英语批改中的等第及激励性评语书写要规范,写在四线三格中,便于学生模仿。
(4)强化培优补差管理。
积极开展志愿导学工程,一是制定学困生的帮教制度,建立学困生辅导跟踪档案,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语文的阅读理解,数学的思维训练,和英语的写作训练,提高质量调研中20分附加题的等分率。
(5)强化考核管理。
建立教师、学生素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四级评价和各年级的质量监控和抽测管理评价体系。
加强三个层面(任课教师、年级组、学科组)的三级教学质量分析,建立各班教学质量变化数据库进行跟踪分析,对薄弱的班级和学科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
各年级的质量检测工作,要做到全年级一盘棋,做好全面沟通与合作,复习资料由教研组长把关,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标准,认真审核,减少不必要的简单重复,印制时,由教研组长向教务处提出申请,教务处审批后方可到总务处领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