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就快要过完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就业形势的现状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2年就业形势的现状总结1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冲击。
为分析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讨论所联合智联聘请公司,通过网络大数据和网络调查数据,从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择业期望、求职经受、疫情冲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数据分析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冲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转变;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去向,新经济行业受到青睐,而薪酬福利、职业进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职者主要关注因素;实习经受有助于毕业生胜利就业,线上聘请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求职的主流方式。
值得留意的是,单位就业成为毕业生主要去向。
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比例为6.2%。
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的学生就业去向有所差异。
硕士生主要选择单位就业,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倾向于国内/外升学,尤其对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而言,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专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或其他等就业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体。
从期望就业城市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成为毕业生首要选择。
具体来看,期望去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庆、郑州等城市就业的学生比例最高,这些城市的知名企业数量及就业机会较多,同时人才竞争也相对激励。
另外,一些二线城市,例如石家庄、沈阳、太原、南宁、长春、呼和浩特、南昌等,这些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主,近年来进展快速,也渐渐成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首选之地。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更倾向于新经济行业就业。
具体来看,期望就职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金融业等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5.1%、10.7%、9.2%和8.1%,这些行业主要为新经济行业,薪酬待遇优厚,科技含量较高、进展空间较好,与当下新一代求职者择业需求相契合。
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来看,更多毕业生期望进入国有、民营企业。
具体来看,期望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最多,为36.0%;其次,为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5.1%;再次,为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比例分别为16.0%和14.0%;而选择国家机关和其他类型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
分学历来看,硕士生选择进入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群体;专科生选择进入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高。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将再创新高,达874万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大学生聘请需求人数削减了16.77%,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
因此,在疫情突发事件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受到肯定影响,使得一季度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形势
《报告》分析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冲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转变;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去向,新经济行业受到青睐,而薪酬福利、职业进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职主要关注因素;实习经受有助于毕业生胜利就业,线上聘请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求职的主流方式。
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大学生聘请需求人数削减了16.77%,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CIER指数低于去年同期的2.82。
在供给方面,1月和2月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分别为5.85%和12.30%,3月份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聘请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43.25%。
在需求方面,1月份对大学生聘请需求人数同比增加了1.83%,2月和3月聘请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21.67%和26.69%
从重点地区大学生的CIER指数来看,京津冀地区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差,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学生就业形相对较好。
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经济圈大学生的聘请需求人数的同比也有削减,CIER指数同比下降。
值得留意的是,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供求改变与其他地区不同,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其聘请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均有所下降。
从调研数据来看,选择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
从总体来看,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
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比例为6.2%。
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的学生就业去向有所差异。
硕士生主要选择单位就业,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倾向于国内/外升学,尤其对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而言,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专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或其他等就业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体。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更倾向于新经济行业就业。
期望就职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金融业等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5.1%、10.7%、9.2%和8.1%,这些行业主要为新经济行业,薪酬待遇优厚,科技含量较高、进展空间较好,与当下新一代求职者择业需求相契合。
大学生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毕业生期望薪酬的分布状况,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和4000元-5000元两个区间,经测算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不同学历、不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分布状况有所差异。
分学历来看,硕士生的期望薪酬均值和中位数均要高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学校类型来看,科研院所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最高,其次为双一流院校学生,再次为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最终为专科院校学生。
由于本次疫情,毕业生期望行业、工作地点和期望岗位发生的改变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