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是很多人认识的鱼类之一,那它应该要如何在池塘中养殖呢?今天学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鲟鱼池塘养殖的方法和技术。
池塘养殖鲟鱼:池塘条件
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
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池塘养殖鲟鱼: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公斤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池塘养殖鲟鱼:清塘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公斤/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公斤/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池塘养殖鲟鱼: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块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厘米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也很好。 放苗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 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
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池塘养殖鲟鱼:日常管理
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定期测定。
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当池塘水色过浓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池塘养殖鲟鱼:饲料投喂
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 鲟鱼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 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池塘养殖鲟鱼:病害防治
真菌性疾病的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鲟鱼。
细菌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危害鱼种,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为首先要进行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无残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药预防。白身病的症状为体表缺乏黏液,鱼体体色变白,可以采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为鱼体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用诺氟杀星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治疗。
寄生虫鱼病主有三代虫、车轮虫、小瓜虫等,防治方法可采用5%的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小时,或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脑病、外膜脓肿、黑体病、大肚子病等,该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环境 差,饲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管理.
对于养鲟鱼的池塘面积是必须要大,而且池水够深至2-3米,没有污染的面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池塘要有独立的排水口,并配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和饲料台。
如果要准备开始养鲟鱼,半个月前就要开始消毒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后泼洒,进水口要用60目筛绢过滤,放苗前十天左右,要加入65里面左右的水,再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每亩池塘要放50公斤的干鸡粪,使用前先浸泡两天,先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祛除杂物后,泼洒在池塘内,作为浮游生物的肥料。
选择鱼苗时要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宜,一亩放500尾左右,放苗的时候要考虑水温是否合适。
在喂养时可以选择晚上喂养,鲟鱼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可以在晚上驯化,还要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平时管理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整体鲟鱼的活动情况,避免出现缺氧的情况,发现问题后,就要开启增氧机和注入新水,防止出现病变的情况。
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对于体格变大的鲟鱼要进行分塘处理,防治病虫灾害等疾病,若出现病变,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其他的鱼。
一、养殖条件
1. 池塘。养殖商品鲟鱼,要求池塘表面光滑、牢固,面积在50~200米 2 , 能保持水深1~1.8米。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支持下,我们对鳗池进行了全面地改造,池壁和池底进行硬化处理,设置独立的进、排水口,配备水车式增氧机,并搭建饵料台和遮阳棚。
2. 水源。采用山溪水,水质良好无污染,水体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另外,打机井6口,以便冬天给池塘加水保持水温。
3. 苗种。杂交鲟从湖北购进,有西杂鲟和大杂鲟两种。
二、试验方法
在山区鳗池人工调控下试养鲟鱼,观察其生活习性,做好养殖日志,研究养殖技术。水质用水质分析仪、水银温度计、电子称等测定。鲟鱼成分检测委托检验检疫技术服务中心检测。
1. 清塘消毒。在投放鱼种前一个月蓄水1米深,浸泡多日后换水。池底先用高锰酸钾溶液刷洗,再用生石灰120千克/亩或菜籽饼20千克/亩消毒,经60目筛绢过滤进水,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放养鱼种前十天,池塘加水到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0.1毫克/升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