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与居民消费水平。
从数额增减变化来看,二者在2017-2021年保持一致。
表明居民消费水平的涨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人均花费的升降。
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及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从增长率来看,二者在2018-2019年有一定差距。
一方面表明居民将消费水平提高转移到旅游花费提高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内旅游业可能存在模式单一、消费价值偏低等缺陷,难以吸引游客增加花费。
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略有下降,为-0.24%,而旅游人均花费却遭遇了-18.78%的较大跌幅。
这表明旅游消费受其自身非基本生活消费的性质限制,一旦居民消费水平下降,游客将减少旅游消费支出,来保障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稳定。
2021年,二者皆迎来较快增长,且旅游人均花费的增长率首次超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
然而,旅游人均花费的增长率虽高,但实际数额却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这一方面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回升,另一方面表明国内旅游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但缺乏新业态、新模式的价值赋能,来提高游客增加旅游消费的意愿。
5、在线旅游市场交易占旅游市场总规模比重。
(数据来源:相关机构公开数据;万庚数科整理)
2017-2021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占旅游市场总规模比重持续增长。
其中,2020年比重较上年增长40.51%,2021年比重增长速度放缓。
一方面表明疫情爆发直接加速了旅游市场线上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进程,另一方面表明在经历202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在线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可能受到技术、人才、经营模式、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
6、国内游客平均出游半径。
2019年以来,国内游客平均出游半径持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仅为疫情前的40%;但2020年以来,国内游客总数量并未持续下降。
这表明由于跨境游、跨省游受阻,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代表的近距离旅游形式兴起,并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
三、最新政策。
2022年2月,经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服务业出台十条共同适用的纾困扶持措施,并针对旅游业特别出台七条纾困扶持措施,为旅游业带来疫情期间层级最高、力度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政策周期,有力促进旅游市场复苏进程¹。
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区)域,减少零星疫情所影响范围,进一步增强游客出游信心,营造鼓励消费、放心出游的社会环境,有效提振旅游市场信心。
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要求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
四、行业变动趋势及建议。
1、旅游市场交易线上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
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对旅游业带来深远持久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线下交易线上化。
出行票务预订线上化、酒店住宿预订线上化等交易方式,在疫情环境下更受消费者青睐。
同时,5G技术的普及,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的流行,培养了用户对数字产品的使用习惯,使其在旅游过程中更期待数字化体验。
需求侧的诸多变动,让旅游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建议:首先,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形成适用于各个旅游资源端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次,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形成一批懂行业、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最后,运用线上平台与线下产品联动,在出游前实现数字化触达、出游中提供多元化数字服务、提高景区智能化水平。
实现对内提升行业运营管理效率、对外满足游客数字化体验的旅游业数字化转型。
2、旅游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趋势明显。
2020年之前,我国国内旅游业虽发展迅猛,但总体处于低消费、大众化、低质量的状况。
疫情的爆发,一方面重创旅游业,另一方面也对大众旅游时代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游客消费偏好出现了显著变化:旅游消费需求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传统观光旅游发展红利加速消退,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品质旅游、专项定制旅游等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建议: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行业由粗放式低质量经营向精细化高品质运营过渡,完善市场准入和竞争机制,运用市场手段淘汰落后经营者,促进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科学规划旅游景点,凸显地域特色、人文特色,避免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仿古景点,结合游客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以创新思维发展开发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景点²。
同时,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范围,运用如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大数据实时监控景区状况、客流预警及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等,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游客高品质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3、出游距离短途化、出游形式简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