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只要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沟通,就能掌握较充分的信息。
从而有利于扩大就业量,也减少企业损失,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1•自身原因
(1)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
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
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2)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
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
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
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2•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
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3•社会原因
(1)出口减速。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
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
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2008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
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8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
这是自2000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
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
击。
(3)企业成本上升。
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
《**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
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基于经济学原理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分析
1.从资源的稀缺性考虑,大学生应树立弹性就业观
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而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因此,面对就业前景的无限期望,再多的就业机会
也是稀缺的,所以大学生应树立弹性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坦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2•从就业目标考虑,大学生应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与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