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品牌数量的变化上可见一斑,1995年我国有家电品牌200多个,现在只有20多个,5年间减少90%。
在热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微小的企业或者退出,或者被收购和兼并。
2000年我国要紧家电产品产量见下表:
纵瞧我国家电行业领域,还能够发现如此一些特点:
1、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差
改革开放后,我国家电行业有了长足的开发,某些品种总的生产能力和实际年产量已名列前茅,但近几年家电行业的热烈竞争,包括一系列的概念炒作〔节能、静音、健康等〕和价格大战,回根结底却反映出了我国家电行业存在的咨询题并非是表层上显现的由于消费者持币待购而导致的市场疲软、生产过剩等。
透过表象不难发现,家电行业出现咨询题的结症在于我国的家电企业远未掌握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我国家电行业,除众所周知的压缩机、彩色显象管、CFC介质替代、操纵IC芯片等核心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高度自动化的整机和零配件生产设备、工夹具、检测仪器、注塑模具等方面设计制造水平也还都特别低。
而且在近些年,这种差距特别难缩短。
尽管许多企业都声称在搞“技术创新〞,但目前,我国国内家电产品的技术更新依旧因循着引进—汲取—革新的模式,充其量也只是国际先进产品的“追随者〞。
现有的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制造的水平相对较低,只能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货;而对市场上的的高端产品,却因无法掌握起核心技术,只能坐视国外厂商的洋品牌横行;再瞧瞧市场,不难发现,我国市场上的家电产品技术过分雷同,功能、款式、甚至操作按键的名称也相差无几。
除此之外,无核心技术,或称技术含量低,再加上国家行业立项治理上的无序,使家电名目能够特别轻易上马,宏瞧上反映出的现象确实是根基行业的进进壁垒低。
2、价格战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不振,加之在技术和细分市场方面没有质的突破,许多家电生产者感到产品难销,销售者感到生意难做。
为争夺市场份额,制造商和销售商竞相落价,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
最为典型的事件是,1996年3月26日长虹公布在全国范围内落价30%,彩电业空前震荡,康佳、TCL跟风,价格战中长虹成为赢家,并从此确立了市场主导地位。
东南亚经济危机后,我国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开始回落。
继1998年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首次下落后,1999年接着走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分不比上年下落了1.4%和3%〔家电零售价格指数变化见表-2〕。
价格的回落,特别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推动了家电商品销售,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通过学习市场营销知识,我们明白价格战并不是唯一的竞争手段,但从目前情况瞧,它却成为国内家电企业最频繁使用的搏杀利器,甚至演变成一种生存方式。
以彩电为例,到2001年4月18日长虹再次落价15-30%,全国范围内的价格大战差不多发生了八次。
3、多种销售渠道并存
目前的家电销售渠道有传统的大、中型百货商场,有家电批发企业,有专卖店,有仓储式大型连锁超市,也有个体商户等等;在营销方式上有从厂家直截了当进货,也有从总代理、总经销商进货,有联购分销,也有买断专营;在取得销售利润的方式上有从进销差价中获利,也有通过厂家返利形式获得的。
这种情况,造成了家电市场上零售价格的混乱。
从实际调查上瞧要紧表现是大、中型百货商场和大型家电专卖店在价格上相差较大。
随着近几年家电行业进进微利时期,大型百货商场和大型家电专卖店只能靠增加销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销量的增加关于商家而言要紧是靠价格优势。
因此即使制造商不情愿,商家也会打响价格战。
瞧瞧当前家电业的销售渠道,我们发现如此一些现象:
(1)诸如国美、苏宁、大中、三联一类的大型家电经销商的势力不断壮大,商家定制生产模式已现端倪;
(2)互联网的开发,使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的不关注电子商务,一些厂商差不多开始着手开发;
(3)经销商的促销方式多样化,个人消费信贷销售差不多出现;
(4)制造商把消费者真正置于企业营销的核心地位,也由此更加注重终端零售商。
4、国外国际著名厂商纷纷进进,对国内制造商和经销商构成新的威胁
国外著名家电品牌进进中国市场已是由来已久,这些品牌的产品多数质量好,功能先进,技术水平高,特别是在外型设计上美瞧使用。
2000年西门子公司和伊莱克斯公司在电冰箱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7%,在滚筒式洗衣机市场上,西门子公司的占有率抵达了21%左右〔数据由国内贸易部信息中心提供〕。
外国制造商或出口或在中国生产,占据了我国家电高端产品的尽大多数市场,却又冷眼旁瞧价格战,而国内制造商却无力招架,关于背投式彩电因此全然无法生产。
用索尼中国家电部田山丈洋的一段话,能够对这种情形作一个注解:“今后索尼将不再在低端产品上与中国品牌较量,其产品开发方向将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在价格上也将富有竞争力。
〞
与此同时,国外著名的经销商也开始涉足中国,沃尔玛、家乐福依仗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营销治理经验,直截了当威胁到国内大型家电销售商的利益。
家电业常用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