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城镇化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三镇在强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产业,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和进镇人员就业问题。
汤峪镇目前已吸引人口8千多人,随着旅游产业发展,三年后将聚集2万人以上。
东坑镇仅农业产业园区吸引劳动力1千多人,随着“一区、两园”建设的发展,可吸引劳动力1万多人。
沙河子镇目前已吸引5千多人劳动力转移,随着现代工业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会转移更多的人口。
通过调研,三镇在推进产城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东坑镇是以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农牧业作业范围在20万亩,居住区与生产区之间需要配套相应的快捷交通设施。
二是缺乏专业人才。
城镇建设急需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镇上干部对土地通过“招拍挂”筹集资金的政策不熟悉,致使这项工作进展缓慢。
三是镇级政府责任大权利小。
一些干部反映,重点示范镇建设不仅仅是搞一些新区建设项目,还涉及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引进、投融资等工作,涉及面广,仅靠镇级政府,难以完成任务。
三、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把我省建成富裕、和谐、美丽新xx,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产业城融合。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准确定位、充分论证、高起点、高水平编制规划,并强化执行刚性。
切实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互衔接,尤其要推进产业和城镇规划深度融合,探索编制覆盖城乡全域的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的规划体系。
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
二是坚持产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与城镇的带动作用。
按照有利用于产业发展的原则,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发展,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
按照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尤其要避免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盲目发展工业,扩大城镇规模。
三是大力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一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
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以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服务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产业,引导重点项目和工业项目向园区布局,向小城镇靠拢。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农业产业化的第三产业,使进镇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组织策划包装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小城镇参与各类招商引资会,通过小城镇较低的土地成本、劳动成本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
同时,注重城镇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
三要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求,把小城镇的住房建设纳入全省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各地小城镇的实际需求量,下达各类保障房计划指标,满足进镇居民服务产业居住的需求。
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当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短缺。
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引导的同时,充分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小城镇的建设资金。
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对城镇建设的引导撬动作用,建立财政支持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刚性考核指标。
省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市县财政投入力度大、建设成交显著的小城镇,省上按项目实施以奖代补,有效引导激发调动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
二要整合落实配套资金。
抢抓国家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支持。
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
捆绑整合发改、交通、建设、环保、扶贫、水利、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民政等部门各类资金,向小城镇集中投入。
三要创新投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