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行业资料
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思路和措施精选5篇
大小:32.71KB 8页 发布时间: 2023-05-12 14:18:35 15.73k 15.53k

社会信用化程度低下、借款人信息源真实性不高也是我国银行信贷“担保文化”产生主因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化程度都不高,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银行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真实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与评估现实的担保物相比,对借款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现金流状况作出科学评价的成本要高得多,银行很难通过实施尽职调查将高效借款人甄别出来。

因此,在信用缺失的条件下,借款人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较低,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应有的技能评估借款人信息,导致银行不得不放弃这一评价途径,选择成本较低、保障度较高的担保方式。

三、商业银行信贷“担保文化”化解之重――信贷环境的优化

1.政策环境优化

要彻底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过分依重“担保物”的问题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

如前文所述,金融法规对微观主体的经营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对相应法规进行修改,货币当局在实施监管时,应把原有的硬性指标约束改为指导性条例。

如欧美国家的监管多侧重于指导性,硬性的指标规定较少。

因为不同的银行有各自的发展模式、风险偏好和盈利目标,因此各家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偏好也存在区别。

因此,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监管不宜过细过死,尽量是指导性监管为主。

同时,各家银行的经营思路也必须有所调整,通过修改实施细则和调整业绩考核重点来对信贷业务中过于偏重担保的行为加以修正与引导。

2.信贷文化优化

目前,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现金流信贷正受到学术界与业界的青睐与推崇。

现金流信贷即是前文所指的以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通过评价借款人未来盈利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发展前景来指导信贷决策行为的信贷文化。

其实,这并不是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思维,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这绝对是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

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信贷员在考虑发放贷款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担保物,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业规则。

因此,只有当“以现金流作为贷款依据”成为一种习惯和规范时,才能称之为现金流信贷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使银行信贷行为由“懒”变“勤”。

笔者认为,要实现担保信贷向现金流信贷的转变:首先,规章制度的建设必须先行,因为形成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就相当于修正一种长期存在习惯,必须通过制度对每一位信贷工作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其次,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提高信贷员工个人素质和风险鉴别能力;此外,也离不开社会信用环境、监管环境以及银客关系等环境的优化配合。

3.信用环境优化

关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是社会性问题,且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必须把握三大主方向: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完善行政信用立法;二是社会信用数据库的开发与推广;三是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与规范。

4.微观信贷环境优化

除了上述外部环境的优化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必须强化内部微观信贷经营环境。

在微观环境的优化工作上,除了摈弃“担保=安全”的错位信贷理念外,还必须将以“未来现金流”作为贷款评估重点的信贷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上。

具体工作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修正企业评价体系,在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中加大考核未来现金流指标的分值比重,适当减少考核担保物指标的分值比重;[3]二是调整贷后管理重心,把贷款监管重心从对担保物的监管调整至对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现金流变化情况上,并建立业务层面的日常管理操作机构,通常以基层支行为日常管理的主体,确保在日常操作中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并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监测、反馈和调控;三是建立借款人现金流波动监测反馈系统,对借款人现金流变动情况进行预测、监控和预警。

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思路和措施4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银行是金融企业,也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既要受到广大股东的监督,又要受到银行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监管,更要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

所以,建设银行必须加快改革,调整结构,理顺关系,不断改进工作风,强化内部管理,倾听基层员工的呼声和建议,解决工作和业务发展中的一切弊端,提升基层建行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银行企业效益的双丰收。

笔者分析了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在信贷风险控制理念、控制力度、对企业风险控制及银行内部风险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从重塑信贷管理文化、建立全程防范风险监控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信贷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来控制当前银行和企业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1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

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经营者在信贷经营过程中已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由于受决策环境、相关信息、经营水平、指标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经营机构不能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以致可能形成两个不利的经营局面:一是片面追求零风险,导致信贷业务日趋萎缩,市场占有率持续缩小,最终失去效益之源的不利局面;二是对投资项目和市场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和长远预测,导致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其关键主要在于经营者没有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缺乏科学平衡的风险控制理念。

1.2信贷管理全程控制风险的力度不够。

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是做好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工作,基层商业银行在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责任等制度执行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中核保出现“真空”,贷后检查不严,错失防范资金风险的最佳时机。

1.3对企业改革带来的风险缺乏刚性的约束控制。

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民营化买断改制,其中,由于历史原因,原在工行贷款开户的企业又占改制企业绝大多数,目前地方政府和银监局对企业改制中银行资产如何保全尚末出台硬性保护措施,给那些信誉意识差的改制企业提供了逃避银行债务的“空档”,为了逃避银行债务,大多数改制企业千方百计逃避债务,悬空银行资产,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1.4银行内部信贷风险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贷款风险责任不明确。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