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此问题。
1、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趋合理。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我国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现实经济发展相匹配。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格局,期中用人单位在不同就业领域吸收的不同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不同;二要充分考虑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额差异性。在专业既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专业内部课程设置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获取,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此,不同的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整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结合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课程。
2、提供更过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分别设计相应的学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修,从而有效的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课外活动各自为阵的传统格局,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针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兼职的渴望,高校也应重视实习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事实上,在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就有一些单位提出的这样的建议,并以此作为企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尽量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的重要途径;其次,晚上求职技巧的指导工作。如何在就业过程中处理好自身能力、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如何在实现的求职过程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是大学会成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学校教育对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应该着力解决好大学生的求职技巧的培训;第三,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广泛的,它既包括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各种交往提供服务,也包括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某种信任关系。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政府通过政策安排全面介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另一方面,由大学生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双重心理所衍生出来的政策缓冲期,则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科学、合理
决策成为我们等待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1、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按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着力完善大学生市场的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努力整合各类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2、建立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网络监测、预警系统。政府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做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监管工作。包括统计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率,公布并分析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同时,政府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平台,详细地公布各专业乃至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督促学校、社会对学生负责。
3、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合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这些政策与措施往往是一些救济性的、修补性的非长期措施,并在很大程度上经常以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作为前提;同时,与政策相关的承诺则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与社会承载了许多或许根本就没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意义上,缩小具体政策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是提高政策有效性并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四)社会: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是约束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社会环境。
1、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人才市场上的消费者,掌握着大学毕业生的选择权,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决定性的。但是,目前用人单位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诸如“高学历崇拜症”、“唯实践论”等现象。因此,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
2、社会舆论。社会舆论的功能是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地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舆论界在就业指导以及就业相关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看做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既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分析高校大学和谁呢高就业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