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来要减少市场的波动,土地的供应政策调整也是一个相应的必须事情。
我们对全国35个城市做了一个研究,看这些城市住房的基本价值和实际价格之间偏离的变化关系。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的曲线图,杭州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况,偏离的程度比较低。
最典型的是深圳,所以它的调整也是最早出现,调整的幅度也最大。
我们看一个城市房地产发展的过程更多地要关注这个城市本身的发展状况。
影响市场短期波动规律的城市属性,这里面包括了城市住房投资活动的强度,再有就是住房市场参与者的理性程度。
我们发现住房价格的短期波动存在着城市之间的梯级结构,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程城市再影响这个波动,我们做了一个分析,不同的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影响的范围都超过了1500公里。
所以我们发现城市的整个市场存在着明星城市,这些城市的变化会领先于其他诚实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逐级扩散到其他的城市,在我们学术上叫做波纹效应,就像拿石子往水面丢那样的效果。
这也给我们一种启示,我们将来要把握市场发展的规律,我们看中一些主要的城市就能够大概地把握,有一个大概的感觉,知道不同城市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
如果对市场有一个干预的话抓住牛鼻子就可以了,我们以前的干预政策是一个城市出来一个问题,大家推断全国的问题都有这个问题,我们就拿一个政策在全国推行。
我们虽然强调统一政策、因地制宜,有些政府不太主动地做这些事情,上级下了很强的命令要地方执行,所以市场的变化就被这种一刀切而没有适当地调整。
不管是房价销售量、竣工量都有这种趋势。
这种变化运行的规律我们始终在想通过这些量的变化找到预测市场的方法。
我们最近初步研究证明了在国内的市场上交易量领先价格变化,这些主要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市场。
发现他们的交易量萎缩,价格也会相应地萎缩,向下调整。
像深圳是最典型的城市,还有一些城市是交易价格领先交易量的调整。
这些城市通常是那些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水平不高,水平比较低,市场化程度水平也比较低的城市。
这些城市相对于价格更明显,价格稍微有一些变化就会影响他的购买决策。
还有一些城市我们发现价格和量之间没有必然的练习,说不准谁领先于谁。
我相信杭州是属于第一类的城市,量可以领先价格变化的城市,这种趋势它持续多长时间才会最终导致这种变化,市场周期的变动有些是属于季节性的变动,我们要把一些剔除掉。
这需要我们做更多的研究工作。
我们这个市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本地居民购房占较大比重,且支付了更高房价。
我们的城市一定要保障它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能力。
不能够因为我们过分地强调所谓地公平,或者是所谓的力就把我们的城市葬送掉,国外出现过这种现象,导致了城市的衰退,大量的低收入人群涌入市中心。
实际上我们倡导的一种发展方式是政府应该把这些优势资源向周边扩散,使周边也增长对人口的吸引力,避免向大城市、特大城市的集中,这样会导致非常多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短缺、公共服务质量下降问题,导致城市的吸引力下降,接着是导致城市的衰退。
如果是我们把资源在合理的体系下还是可以做的到的。
房地产发展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承担了住房市场的调控,在这个过程当中,房地产在经济当中占的比重非常重要,美国住宅产业对GDP的比重稳定在15%左右,你可以想象,15%的经济总量不稳定经济意味着什么。
日本房地产业大概占11%,建筑业占6%左右,这两个加起来占17%左右。
今年我们第一个季度增速是1%,房地产行业大家认为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第一季度占GDP比重和去年同比低了。
住房市场的稳定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住房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政府通常会用一些工具进行干预,土地、住房、市场、税费、金融等等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
我们进来需要改善的方向是什么呢?这些干预应该是纳到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里面,朝一个目标前进。
有的政策推动了价格的进一步波动。
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做贡献,但是贡献的结果大家发现,增加了税收之后是可以减少投机行为,但是也使买房的负担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