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广物流助手等工具,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做到移动物流服务化。
四、结论
现代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成本过高、配送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优化物流供应链,采用物流自动化和标准化设备,提高配送效率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实现客户“同城当天送达,异地隔日达”的需求。
我相信,只要物流企业在理解和发掘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挖掘和改进,就能充分发挥其行业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行业分析报告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消费需求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社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取得迅猛的发展。
但在这发展过程,相关的配送、运输等物流环节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
出现地区性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在本地建设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物流基地。
从而出现了“物流热”的问题。
也因此导致了部门分割的问题,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等问题。
这样不仅不能物流行更快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延误物流发展的进程,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二,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
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第四,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第五,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
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第六,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
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
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第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
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第八,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
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
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