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构性冲突突出。浩大的就业力气,客观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大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冲突突出。
4.高等教育和经济转型速度没有完全协调起来,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高校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在教学质量上增加了难度。因此,同学培育质量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进展的步伐。
5.当代高校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现实。学校和社会不是隔绝的,社会上消极、腐朽的东西,弱化了他们将所学学问去报效祖国和人民,立志到艰苦地方去创业的思想。
6.就业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由于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学校对同学就业指导力度不到位、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协调不够等缘由,仍旧存在信息和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就业竞争环境欠公正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高校生就业。
7.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放松。家长、老师、校内环境对高校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都是特别广泛和深刻。家长对子女的关怀教育简单停留在学习成果上,而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培育、心理辅导、劳动教育等有所忽视,这些弊端影响同学在择业上,贪图安逸,讲究功利实惠;学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敢严格管理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同学走向社会后,政治方向模糊,把文凭和学位当作换取名誉、享受地位的条件,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不满。
〔二〕高校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高校生职业力量缺乏。表如今学问结构不健全、专业学问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公平方面。
1.职业规划力量比较欠缺,很少有高校生对自己做出具体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养、力量、个人特长、爱好、学习、工作方式及对工作环境的爱好等,依次做出确定和打算。
2.高校生就业观念落后、回报期望过高、就业盲目性大。有的同学还无法接受就业制度的改革,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熟悉,常消失高估自己的力量;有的同学对自身的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量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加就业竞争,使自己陷于不战自败的逆境中;有的同学在猎取职业信息和职业目标的筛选力量上不强,常实行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等。许多高校生并不了解由于扩招、下岗工人多而再就业等多方面缘由带来工资标准降低,进入大城市、大企业的要求更高、机会更小等就业行情,因此在就业中没有目的性,不但找不到满足的工作,也铺张了就业机会。
3.高校生实践动手力量低,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养不高。在高校推动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依旧居主导地位。学校培育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很多高校依旧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育同学创新精神上自觉意识不浓,条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
4.部分高校生文明礼貌欠缺,不注意详情。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动身去评判好与坏、对与错,在生活中表现得自私、封闭,不情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与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现今的用人单位几乎都特殊注意团队合作,因此许多同学失去了机会。
三、对高校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高校毕业生毕业安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望与进展。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和指导也应当是广泛的,将就业指导和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为毕业生传递信息,起到“媒介”作用,更重要的要教育他们正确的熟悉自己,补充自己,找到自己的最正确位置。
〔一〕深化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就业观
1.教育同学正确理解毕业安排政策的内涵。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并不意味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政策界定了择业的目标和动身点: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面对基层,充实生产、科研第一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2.高校应以抱负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广阔毕业生,坚决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有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思想预备,在现实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教育同学提高综合素养
高校生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个人修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因此,学校要让高校生清晰: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进展的趋势只能使竞争越趋普遍和激烈,优胜劣汰,谁也回避不了,必需使个人适应这个要求。市场经济中,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适应性强,需求量大,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导毕业生要以这些人才的标准加强学习和熬炼,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制造”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完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供应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1.学校要对同学进行专业化、特地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关心同学分析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学问、性质、特点、进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关心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爱好、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念都会使择业失败。
2.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关心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添心理调控力量、受挫力量和社会适应力量。
3.学校和社会通过网络、电话、邮寄等多种沟通方式相结合,使信息畅通无阻,保证高校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4.要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实现各种就业渠道互相贯穿、互相合作、资源共享,制造多种机会让同学进行见习、实行、参观考察、供应模拟聘请会和面试机会。
总之,当代高校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养,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时时留意把自己打造成适合社会的合格成员。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同时,也促进个人的胜利并不断进展完善。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范文5
1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2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状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期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