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在高调走向国际交流平台,未来食品贸易会是如何发展的呢?下文是食品贸易前景,欢迎阅读!
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食品企业须加快走出去
中国人口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占约10%和6%。鉴于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政府历来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具体来说,对主要口粮,即小麦和水稻,将坚持并完善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保护农户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对于其他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油菜子等,政府将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干预,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在确保国内生产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食品粮食安全。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食品贸易逆差还将扩大。
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我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
食品产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
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产品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3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2014年A股73家上市企业营收3731亿元,同比增1%,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降8%。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
从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产品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谷物和油籽消费稻谷和小麦整体持平,玉米和大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肉类消费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增长已基本饱和;未来的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类的消费量可能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得到较大增长。
■乳制品消费量乳制品消费量将持续提升,但整体消费量增长趋缓。
■其他处于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多样化。
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
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将加速
智能小家电食品安全非油炸方便面儿童安全手表珠宝首饰休闲服装小家电调味发酵品食品饮料软饮料乳品纺织
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扩大覆盖地区范围;二是拓宽追溯品类;三是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四是探索模式创新。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贸易发展趋势分析4
食品消费不断升级
品类渠道区域分化
随着国内供需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以及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在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消费区域等方面将呈现分化的食品贸易发展趋势。
■食品消费品类出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渐减少,而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比例则在逐年增加。近两年,从价格看,与健康相关或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高端产品,每年平均的价格增幅超过2.5%的通胀率。而大众消费产品,如碳酸饮料等,价格增幅明显低于通胀率,部分出现负增长。从消费行为来看,在相同品类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高端单品,即售价高出同品类平均价格20%的单品。
■食品消费渠道出现分化近30年间,在食品零售环节,新型渠道的持续扩张形成对传统渠道份额的不断蚕食。目前,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销售增长普遍放缓;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情况较好,涨幅高达9%。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对商超构成巨大压力。
■食品消费区域出现分化中国一线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费品的重要阵地,但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地方。快速消费品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2014年,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则高达7.7%。快速消费品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城市发展。
我国食品进出口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一是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占主导地位。上半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食品546.3亿美元,增长16.9%,占同期我国食品进出口总额的82.1%;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67.8亿美元,增长9.7%,占10.2%。二是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上半年,出口额位居首位的是水海产品,出口172.9万吨,价值83.3亿美元,增长11.5%;蔬菜出口343.7万吨,价值35.3亿美元,下降24.5%。以上两项产品合计占食品出口总额的46.2%。进口值位居首位的为粮食,上半年进口4085.4万吨,增加41.2%,价值199.5亿美元,增长29.4%。其中,最大宗单项商品为大豆,进口2905.2万吨,增加22.5%,价值160.8亿美元,增长17.5%,仅此一项就占同期我国食品进口总额的39.4%。
业内人士指出,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表明我国食品行业正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而这样的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而且没有发生过因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
2009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产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此同时,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了具体的食品进出口措施。
一位食品安全专家表示,中国食品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水平和良好的美誉度。一位食品进出口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对待出口食品,从国家到企业,都具备了严格规范的检验和监管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境外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已从过去的产品封锁发展到如今的风险预警。
产业优化 前景良好
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中国进口食品销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
全球食品业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愈来愈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我国食品工业与全球食品工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