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造纸术发明的影响和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 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技术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国造纸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象出没有纸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这样的书显然极其笨重。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纸取代了希腊人、罗马人和埃及人喜欢用的纸莎草纸。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当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在第四世纪虽然不如西方那么统一,但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板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
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许一种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中国却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蔡伦,出生于桂阳郡,今湖南耒阳市人,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改进造纸术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记载蔡伦为“桂阳人”,但其籍贯长期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阳县人,一说为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人。但据实考证蔡伦是耒阳人更真实,在《东观汉记》和《后汉书》中记载蔡伦为“桂阳人”指的是“桂阳郡人”并非指的“桂阳县人”,由于在东汉时期耒阳县(今耒阳市)是桂阳郡的管辖地,所以记载蔡伦为“桂阳人”。在今耒阳市存在蔡伦众多物件与足迹,如“蔡子池”《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等;还有学术界名人陈寿群先生根据一些史记对蔡伦人生经历的描述,改编而成《蔡伦传奇》,其中描术了蔡伦与籍贯——耒阳一段奇缘经历,所以蔡伦是耒阳人更真实。
主要原料檀木,荛花(雁花),菠萝叶,草木灰,竹子,马拉巴粟树糊等。
一、取檀木,雁皮(荛花)等树皮,捣碎,加入草木灰等用蒸煮
二、再将蒸煮过的树皮原料,放于向阳山上,日晒雨淋,不断翻覆,让树皮自然变白
三、将树皮原料等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调和成浆
四、用抄纸器将捣好的纸浆,抄成纸张
五、将抄好后纸张,置于阳光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