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国内的旅游水平与国外相比,设施和服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此这部分客户群体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此时,高端定制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旅游企业对于国内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掌握十分充分,通过定制一条优质的旅游线路和景区以及优质酒店,会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与国外的高端定制相比,国内的定制服务会显得更加实惠,客观环境条件也会让客户感觉到更加舒适。
疫情下旅游业的应对之策2
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既是对文旅行政部门行业治理水平的大考,也是对文旅企业生存能力的挑战。
在疫情艰难时刻,旅游业如何重启,把这场寒冬变成逆袭的好机会。
现从三大方向来分析疫情下旅游业的应对之策。
1、树立安全有保障的景区形象
经历此次疫情,广大民众更加意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对传染病预防的意识有所加强,因此游客会对景区的卫生情况、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等各个方面尤为关注,因此旅游景区必须严格落实防疫部门要求的相关防疫举措,包括必须实行预约制度,控制每日客流量,防疫宣传,全过程细化管理,包括游客登记、体温检测,定期消杀,设置消毒设施等,从而给游客吃下定心丸,降低游客的畏惧情绪。
以苏州怡园景区为例,该景区首先是做好员工的自身防护,通过发布通知来告知预防新冠疫情的注意事项。
游客管控上首先是要求游客出示健康码,然后经过测温,一切正常才能入园。
门票全部推行网上实名制预定,需要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从而保证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追溯到相关人员。
对于老年人,工作人员会帮助登记他们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
此外在园区内多处安置了免洗洗手液以及消毒酒精。
2、完善自身服务水平
在闭园期间和复工之初限制客流的背景下,景区员工可能业务不会像之前那样繁忙,此时便是一个自省内修的好时机。
工作人员自身要坚持训练专业技能例如讲解、引导等,同时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更好地应对疫情常态化后的恢复营业,给予游客更佳的游览体验。
例如苏州园林在暂停开放的50天中,除安排的值班人员外,其余员工都是按要求待在家中。
趁此机会,旅游局和各大园林大力推广线上的教育和学习,定点定时学习有关新冠疫情的科普知识和注意事项,此外组织了与园林文化相关影片的线上观看和讨论,从而提高敬业爱岗景色和园林文化素养。
3、以多种方式刺激消费
刺激旅游经济复苏需要政府、旅游在线服务商和景区自身的共同努力。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举措有所放开时,一方面游客自身因长期处于家中,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另一方面因疫情仍未完全消失,游客会较为保守,考虑这两方面景区自身可以推出一些促销手段,首先可从门票入手,进行适当的降价来促进消费,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此外可以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新增游览项目来引起游客的兴趣。
例如在苏州园林试运行期间,为增加客流,所有A级景区都采取门票半价政策,闭园时间相较于之前的下午五点延长到晚上七点,其它一些园林如拙政园、网师园等还开设了夜游园林的新项目,给予游客不同的游览体验。
作为经济不断发展的人口大国,我国民众的旅游需求依旧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旅游行业的重大考验,也带来了产业升级、技术融合的契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
企业通过优化经营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有望在危机后抢占先机。
疫情下旅游业的应对之策3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旅游产业的冲击影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整个旅游产业按下了暂停键。
暂停运营意味着零收入的前提下,提前采购的鲜活物资、投资建设的应季专用设施(产品)不能发挥效用,占用的流动资金不仅不能回流,而且还会增加养护成本甚至造成部分乃至全部损失;员工工资、日常维护、房租水电、防控物资等费用必须照常开支,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不难想象。
受疫情影响,旅游产业呈现新特点:
(一)旅游消费需求放缓,但游客信心指数基本不变,低密度、近郊、自驾、康养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新方向。
从国际看,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旅游业更加集中在国内倾向明显。
从国内看,疫情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人员流动带来的聚集性、流动性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零星确诊病例在国内一些城市时有发生。
疫情的阴影让旅行节奏减缓;而大、中、小学和不少单位为防疫发布的“禁游令”,也会使旅游步伐放慢。
但总体而言,疫情对旅游消费者的信心影响不是很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存在,刚性旅游消费的基本面和中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短期内近郊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将会受到游客青睐。
从长远看,新冠肺炎疫情唤醒了民众的生命和养生意识,对低密度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康养医养类旅游产品的关注度将大幅提升,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旅游业因“疫”洗牌、优胜劣汰,新业态应“疫”而生。
疫情下,一部分涉旅企业倒闭关门,优强者胜出,在痛定思痛中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和服务新模式:一是“云”模式应用空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