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应多渠道与资本结合,建立风险对抗机制和金融对接平台,提高抗冲击能力甚至变风险为机遇。
具备条件或现金流较好的企业可尝试进行股权投资或金融资产投资,以增加盈利渠道,抵御风险;其他企业可采取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方式募集资金,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降低自身风险。
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弱的OTA企业要发挥其更多的作用,比如携程所推出的“同袍”计划,百度提出的“共度”计划有效的联动了旅游业的上下游企业。
不仅如此,各旅游企业之间也应该互相扶持、共同抵御风险的冲击,比如华住集团针对其各大加盟酒店推出的金融贷款、信贷还款延迟等金融支持方案。
而各地的龙头企业更应该发挥其号召作用,积极建立旅游企业疫情抗击联盟,协同沟通,提前做好谋划准备。
旅游业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行业,旅游企业要树立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要不断的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和老做法,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市场为导向谋划发展新举措。
丘吉尔曾经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所谓“危机”,有“危”必有“机”。
后疫情时代,各旅游企业不仅要做最坏的打算同时也要做最好的打算,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勇于创新、勇于变革,终将突破黎明前最后的黑暗、点亮自己的“诗和远方”。
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业发展趋势与应对6
一是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首先,加快旅游区域协同发展。
推进实施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川东北等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建设,联合设立旅游专项资金,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共同推出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枢纽、旅游产品及线路,加快形成旅游品牌互动体系,推进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旅游产品,形成区域特色鲜明、需求层次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其次,积极发挥旅游协会作用,支持旅游企业建立旅游合作联盟,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再次,搭建旅游合作平台。
搭建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的旅游合作平台,以国际旅游名城、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遗产为着力点,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跨境旅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二是加快旅游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便捷语言服务和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其次,开发符合游客偏好的旅游产品,培育迎合新消费理念的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挖掘我国旅游资源潜能。
利用短视频直播建立旅游新业态的流量平台,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线上虚拟景区观光服务,做好5G时代的新媒体运营。
再次,加快旅游产业与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要注重开发云产品,将旅游数据和产品迁移上云,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线上云旅游产品等数字化服务,增加线上渠道的粘性。
三是创新旅游服务营销方式。
首先,各地区要结合旅游当地资源,制定有前瞻性的旅游营销宣传方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挖掘旅游需求,发挥各类旅游推广联盟和机构、新媒体在旅游宣传的重要媒介作用,加快建设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其次,开发、制定旅游的新路线、新产品、新元素,加大科技支持服务创新的力度,将景区亮点和新元素融入云游体验,提高景区云游产品的体验感,加强景点建设,提升景区和企业竞争力。
再次,疫情导致游客消费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社交媒体工具在搜集景区、餐馆、住宿等城市旅游资源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引导公众参与到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来,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参与性,旅游企业一定要加强利用互联网、5G、VR和AI等技术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例如,短视频宣传片、线上直播等形式在全域范围内进行旅游形象宣传,提升旅游枢纽品牌和形象,打造后疫情时代的全域旅游新形象,激发潜在旅游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