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2023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大小:40.35KB 11页 发布时间: 2023-01-14 16:14:01 15.18k 14.49k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理解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始终扣住题目中的“早”字来写。“雾浓”“鸡未唱”“马频嘶”“树色遥藏”“泉声暗傍”都是因为“早”。“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也都是写“早”。

(2)“如珪”二字,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早起赶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还很明亮。诗人早起“独”性三十里,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故答案为:⑴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⑵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答案】(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2)人世的悲和欢、聚和散犹如这月亮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为。既然这样,就不必再慨叹和悲伤了。

【解析】【分析】(1)“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观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光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寓情于;下片主要是,寓情于。全词将、、三种表达方式自然地结合了起来。

(2)你对词中关于北国雪景的描写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两个成语概括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吗?

(3)文章中哪些句子为想象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5)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描写雪景;景;议论;理;描写;议论;抒情

(2)天地间浑然一色,视野开阔,给人一种朴素洁净而不乏壮观的美。

冰天雪地、广袤无垠。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个句子为虚写,它借助想象,把人引领到一个雪后天晴的壮丽辉煌的境界里,使北国雪景于苍茫中显得更加雄伟,形象更加多姿多彩,翻出一派新气象。以“分外妖娆”结束上篇,流露出对美好江山的赞美之情,使人油然而生出爱国之情。

(4)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来说,前一句承上,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后一句启下,总领下片的抒情。这一过渡句使全词浑然一体,结为有机的整体,给人以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觉。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指出了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的局限性,高度评价热情赞美了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同时抒发了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

【解析】【分析】(1)读懂词篇大意是作答的基础。《沁园春·雪》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寓情于景,展现祖国壮丽河山;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寓情于理,抒写诗人的抱负。全词将描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词浑然一体,气象雄浑。

(2)一问,写感受。上半部分写景,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动写静。“银蛇”、“蜡象”,蓬勃之感、气势凸现。“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极尽英雄豪情:表面似是指高原群山与苍天争高,实则更是作者心中的远大抱负。与天比高,这是怎样的豪情壮志与领袖气度!看了这几句“冬雪礼赞”,我不禁对雪之美,有了更深的感受。二问,要求用两个成语概括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可概括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

(3)一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时候,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此句为虚写。二问,描绘了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美景,写出了雪景的艳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承接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开启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使全诗诗意贯通,一气而下,浑然一体。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5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