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故答案为:⑴描写雪景;景;议论;理;描写;议论;抒情;
⑵天地间浑然一色,视野开阔,给人一种朴素洁净而不乏壮观的美;冰天雪地、广袤无垠;
⑶“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个句子为虚写,它借助想象,把人引领到一个雪后天晴的壮丽辉煌的境界里,使北国雪景于苍茫中显得更加雄伟,形象更加多姿多彩,翻出一派新气象。以“分外妖娆”结束上篇,流露出对美好江山的赞美之情,使人油然而生出爱国之情;
⑷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来说,前一句承上,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后一句启下,总领下片的抒情。这一过渡句使全词浑然一体,结为有机的整体,给人以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觉;
⑸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指出了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的局限性,高度评价热情赞美了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同时抒发了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画面描述。根据上阙的内容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描述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首句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⑷本题是对诗句在结构上作用的理解分析。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北方的美丽雪景,下阕写作者生发的议论,下阕的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起下文,所以这一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一:“顾”的意思是:视,看。
示例二:“济”的意思是:渡。
(2)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句意时: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意是: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据此可知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视,看”“渡”。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典故表达的愿望,《行路难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词之一。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的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顾”的意思是:视,看。
示例二:“济”的意思是:渡。
⑵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运用典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典故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运用典故表达的感情。
1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B.梅花C.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