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解答时,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主要内容,注意字数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找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描写,这要结合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去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题干中提到句子所在的段落,结合语句内容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2.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1)《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解析】【分析】(1)概括散文内容,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最后细读相关语段,用“人物+事件”或者“事件+结果”的格式来概括。概括文章的思想的答题模式为:这首篇文章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这篇文章开头写我高兴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然后写父亲要求我背书,并且说背不熟不准去,没办法我只要按照父亲的要求背书,接着描写我背书的情景和我痛苦的感受。孩子本来非常高兴地准备去看戏,但由于父亲不懂儿童的心理,强迫我这时候背书,父亲这样做,大大地扫了我的兴,而且让孩子非常痛苦,这都是因为封建不合理的教育造成的。因此本文的主要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首先要理解这两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分析这两部分内容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家人知道我要去看五猖会,就忙前忙后地为我做准备,我也非常高兴地盼望着,可父亲却要求我必须把书背熟只能去,没办法我只能遵照父亲的要求背书,而家人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这时候家里非常安静,因此我急急诵读的发着抖声音就听得格外清晰,他们都能感受到我当时痛苦的感受。因此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通过以上(1)(2)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本题要求谈自己的感受,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来谈,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散文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探究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散文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照应、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这部分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③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④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⑤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