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 CB
24. D。B星是天枢,赤纬+61°45′,它到北极星的距离约90°-61°45′=28°15′。星图斗口亮星连线与地面垂直,可知天枢上中天,此时地平高度为31°35′,得北极星地平高度为31°35′-28°15′=3°20′,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亦可根据天体上中天地平高度ℎ = 90° − |
25. A。上中天的天体的赤经等于本地恒星时,天枢赤经为11ℎ04
26. B。小岛的本地恒星时为11ℎ04
27. C。哪怕以10年为单位看,地轴进动也会让天体的赤道坐标出现较明显的变化,更不用说藏宝图的绘制时间与今天相差了300多年。我们平常所用的星图都会标明历元,它表示星图中描绘的是哪一个时间点的星空情况。现在我们用的星图多采用历元J2000.0。
28. D。在星下点,观测者与装置的距离为6100-5rad≈11.5″
29. C。已知装置光度为314W,在星下点装置的辐射流为314W/(4×3.14×(4.3×105m)2) ≈1.35×10-10W/m2。根据普森公式。通过量级估算,得星下点辐射流为10-10W/m2的量级,0等星辐射流为10-8W/m2的量级,得星等差在5等左右,在无计算器的情况下亦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30. B。人眼分辨率约1-2′,极限星等约6.5等,可知人眼可以看见该装置,但看不清其轮廓,是一个点源。
31. A。根据立体角的定义,与面积2。根据面亮度的定义,2)/(2) =
32. A。根据普森公式,面亮度应具有
33. C。望远镜中的星像更亮是因为望远镜拥有更大的接收面积,接收功率正比于物镜的有效接受面积,而有效接受面积正比于物镜直径的平方,以及通过效率。望远镜口径为2002×80%≈653。
34. B。像的面亮度正比于望远镜的聚光本领(物镜有效接收面积),反比于像的立体角。放大率正比于像的角直径,所以像的立体角反比于放大率。同样一台望远镜,放大率越大,像的立体角越大,像的面亮度越低。如果这是个面源,则像看起来会变暗。
35. C。表3-A的预报以世界时(UT)给出时间,需换成本地时间来判断是否可见。在日落前,月食已开始,带食月出。
36. A。从初亏到生光,历经1小时25分39秒。
37. B。在月球绕地公转的过程中,地影也因地球绕日公转发生移动,月球相对地影的角速度为
(朔望月本身就是月球公转与地球公转的会合周期,朔望月长度为29.53天)
38. C。因涉及的角度很小,可用平面几何近似估算
由题意结合食既和生光的位置角可知,
1=33°,2=360°−282°=78°
又因180°−1−2−
(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
39. C。角
0.51°/ℎ×1.4275ℎ≈0.725°
故地影角半径
地影角直径为1.78°
40. A。因天王星相对恒星背景运动速度很慢,在掩食过程中可当作相对恒星静止处理。月球相对天王星自西向东运动,月球的东侧先接触天王星,掩终时西侧接触天王星。量接触点的连线即月球接触点运动的轨迹。用尺子量出轨迹的长度与月面直径之比,结合月面直径约30角分的常识,可知轨迹长度略小于一个月面的直径。又知月球每小时东移约一个月球直径的距离(360°/27.32天),可判断出最佳选项为A。
41. B。由图3-B可知,掩终时月亮圆面已有5%恢复,所以A不准确;B符合实际;由图3-C可知观测点所在位置可见掩星全过程,所以C不准确;由图3-B的掩星轨迹可判断不是掠掩。
42. D。满月下观测掩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月亮的亮度远高于天空最亮的恒星。但是,月食极大地提高了本次掩星观测的成功率。生光时,月球东边先变亮,但掩终发生在西边缘,且月面只恢复了5%,影响可能还能接受。在个选项中D最不准确。
43. D。带食月出,应确保东边无遮挡。
44. C。
45. 月球公转周期的1/12,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经过一个周期,空间站和地面精炼站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月球公转周期即一个恒星月,约27.3天。
46. A。货运船沿近点在月球表面,远点在空间站轨道的霍曼转移轨道到达空间站。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空间站半长轴是B选项,货运船轨道半长轴是 (1.69×1043
47. A。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货运飞船周期约22.44小时,半周期约11.22小时。需要提前半周期发射。
48. B。由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规律可知空间站速度0.55
49. C。轨道周期与天体自转周期不同的极地轨道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可以扫描整个天体的表面。
50. D。要模拟生物圈,本身就要其它方法提供大量电能,而这些电能转化为生物燃料本身又有很大的能量损耗。这种方法发电总效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