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在大楼内,火势向上蔓延的最快途径是热辐射。(╳)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312.特级、一级用火作业证的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
31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14.在进行气割、焊接作业时,氧气、乙炔瓶之间应有2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应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315.手提灯的电压应采用36 V或24V。(×)
316.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17.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318.一次事故造成2人以上重伤的为上报集团公司一般事故。(×)
319.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的事故为特大事故。(×)
320.凡发生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写出事故报告。(√)
321.发生火灾事故应由消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调查。(√)
322.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和现场安全检查。(√)
323.基层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24.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325.关键装置实行直属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和班组分级管理与分级监控的原则。(√)
326.物质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只有三要素同时存在,且都有足够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燃烧。(√)
327.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及静电的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界限以内。(√)
328.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329.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某相通的管道加阀门隔绝。(×)
330.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共有42V、36V、24V、12V等四个等级。(×)
331.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
332.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瓶,气瓶应直立使用,严禁倒置;用户不可擅自处理、倾倒瓶内残液。(√)
333.爆炸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334.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33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36.建筑施工中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即: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
337.日光灯等灯具的镇流器严禁装在可燃物或天棚内。(√)
338.电视机着火用毛毯、棉被覆盖时,人要站在电视机侧后面,以防显像管爆裂伤人。(√)
339.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尽快报告集团公司,最迟不得超过48小时。(×)
四、简答题
340.什么叫燃烧?
答: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341.燃烧有哪几种类型?
答:燃烧的类型一般是指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
342.什么叫做着火?
答:着火是物质与空气共存,在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行燃烧,并于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至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
343.火灾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44.热传播有哪几种方式?
答:物质燃烧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向外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