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
二是激发部门活力。
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三是整合各项资源。
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
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3、必须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
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与村民签订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
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
4、必须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
要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等宣传形式,使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随着中央一年比一年更重视“三农”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也越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为农民,内容包括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面貌美起来、社会风气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和基层班子强起来。
三、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一些启示
1、创新发展理念是首要。
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牺牲农民利益,这绝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培育精品项目、激发农村内生活力,这才是“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的必由之路和最高目标,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部分。
2、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
创新联动机制,创新筹资办法。
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
创新管理思路,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创新产业项目是关键。
遵循“一次规划、分批实施,串珠成链、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
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展示个性化乡土文化,通过改造农家民宅、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树立特色品牌,使美丽乡村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现有的融资平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新模式,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
加快规划编制,抓好现有规划实施,制定更深入、更细致的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制度的指导约束作用,形成全域化与精细化相结合、“大景区”与“小盆景”相辉映的发展态势,使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2、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
突破缺少上档次项目的障碍,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把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招商选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
加大项目包装力度,主动做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
3、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
加大舆论宣传动员力度,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提高策划经营水平,创新合作途径,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全面打响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