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17.文中“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一句,如何理解?(3分)
18.文中关于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等语句是何写法?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
19.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两人的心态相同吗?请加以分析。(6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20.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6分)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21.下列是前几年我国汽油价格与国际汽油价格(美元/桶)的变化对照图,实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虚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请根据图示,补充下面文段A、B处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对比国内外油价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A,国内消费者无疑要承受更大的消费压力;
(2)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B,究其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对市场的供求变化更为敏感,而国内油价则更多受到人为因素(例如国家发改委为了确保经济平稳发展而进行宏观调控)影响。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老师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又怎样对待“第一”和“第二”呢?
要求:①可写记叙文,结合个人经历、学校近期活动写人记事,畅谈感悟;也可写议论文,根据材料提炼观点,阐述见解;
②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汕头金山中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语文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4 15
得分 D D A C B C B B D CE B
一、基础知识
1.D【解析】A项,“天堑”的“堑”应读“qiàn”;B项,“玉簪”的“簪”应读“zān;”;C项,“酹酒”的“酹”应读“lèi”。
2.D【解析】A项,“墙橹”改为“樯橹”,“冒然”改为“贸然”;B项,“九洲”改为“九州”;C项,“潇瑟”改为“萧瑟”,“自负赢亏”改为“自负盈亏”。
3.A【解析】A项,“大快人心”不合语境,用错对象。它指坏人受到打击或惩罚,使大家非常痛快。B项,“接地气”指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C项,“处心积虑”指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D项,“失范”指没有或失去社会规范。
4.C【解析】A项,“表现……故事”搭配不当。B项,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装饰家居”或“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5.B【解析】“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适用于人或是物;“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只能用于人。“营利”简单讲就是经营赚钱,即经营后获得的所有利润,不扣除成本等资费。“盈利”是填平成本等资费后,获得的纯利润。“披露”指公开发布,公开发表;也指对某事或某人的揭发,是主动性质的、带有检举性质色彩。“透露”指的是对某事或某人的公开,有时是被动的,即无意的公开。
二、古诗文阅读
6.C【解析】殆:大概
7.B【解析】A、①揣度语气②反问语气;B、趁着;C、①转折连词②假设连词;D、①对②向
8.B【解析】A、①省略句,②状语后置句;B、状语后置句;C、①宾语前置句,②判断句D、①状语后置句,②被动句
9.D【解析】不是因“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而“不喜欢它的花纹”,而是习惯俭约,不喜欢太华丽;“反而覆之”是翻过来盖。
10.【解析】(1)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且1分,亲昵之职1分,句意1分)
【解析】(2)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却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识1分,厌1分,句式“有何于我”1分)
11.【解析】(1)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每点1分,共3分)
【解析】(2)达观、豪迈的胸怀;(1分)例如“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使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2分)(结合诗句分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12.【解析】(1)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