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前三段写了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读苏联很多带插图的惊险小说、读带插图的孙犁先生的《铁木前传》三件事。
B.《铁木前传》这本书之所以让作者印象深刻除了因为孙犁先生的叙述,还因为张德育先生所作的价值不亚于小说本身的插图。
C.文中第⑨极通过孙犁夫妇的表现,衬托出张德育先生所作插图的形象逼真。
D.作者认为插画不仅是出自机器的制造,也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因此散发着可嗅的人间气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开篇点题,回忆“我”童年和少年时对插图的记忆,引出了作者对插图中美食的怀念和喜爱。
B.“用看似轻便的笔墨,却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一个文学人物的血肉和其洋溢着别样魅力的复杂性格。”这句话体现了张德育先生对人物的形确把握。
C.作者重点描写《铁木前传》插图及其创作过程,颂扬了张德育先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非凡的艺术成就。
D.现今插图已沦为“费力不讨好”的绘画品种,因为在当今时代,随着各种影象方式的普及,人们已经不需要再将插画作为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唯一途径了。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A
(3)示例:本文表达了作者在电视、网络和各种影像让人目不暇接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插图的怀念及对插图艺术回归的呼唤。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中最后一段中的“它们不是出自机器的制造,而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因此散发着可嗅的人间气息”这一语句可知,D项中“作者认为插画不仅是出自机器的制造”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2)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开篇回忆“我”童年和少年时对插图的记忆,并不是为了引出作者对插图中美食的怀念和喜爱。这从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所说的对插图和连环画追忆和怀念可知。据此,答案为A。
(3)本文回忆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读苏联很多带插图的惊险小说;读带插图的孙犁先生的《铁木前传》三件事。结合文章中的“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和各种彩像让人目不暇接,插图和连环画已经里离我们远去”和“我怀念这些在今人来经济效益低下,又‘费力不讨好’的绘画品种,不单是对童年的追忆,那些优秀的插图和连环画永远会有它们独立的价值,而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插图的怀念及对插图艺术回归的呼唤。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D;⑵A;
⑶示例:本文表达了作者在电视、网络和各种影像让人目不暇接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插图的怀念及对插图艺术回归的呼唤。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将每项内容在文中具体落实,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文章的整体感知,因此考生要熟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将每项内容在文中具体落实,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对作者情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
8.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乙)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1)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甲段节选自《》一文,乙段选自《》一文。
(2)甲乙两段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试分析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结合文段简要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分析一点即可)
【答案】(1)五猖会;父亲的病
(2)父亲和陈莲河。《五猖会》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专制的封建家长,从父亲的语言“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以看出。陈莲河是一个故弄玄虚、道貌岸然、毫无真才实学、草菅人命的庸医,从他开的药方“‘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可以看出。
(3)【示例1】通过典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如《五猖会》中,选取了父亲在“我”将要出门去看五猖会时,要“我”先把书背出来再去这个典型情节,对父亲只作聊聊几笔的描写,就刻画出了一个对儿童心理无知和隔膜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示例2】巧妙地运用讽刺和对比的写法。如《父亲的病》中写到“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对中药的描述,委婉地嘲讽了某些中医故弄玄虚,贻误病情的可恶行径。或《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情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家长专制的反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