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在某个青少年网瘾治疗小组的结束阶段,组员小王不愿意接受小组即将结束的事实,在活动中对其他组员不理不睬,并出现因通宵上网而迟到的现象。为了让小王巩固已经改变了的行为,社会工作者理应()
A.与小王一起制定小组鬼法
B.协助小王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C.协助小王将认知转变成行为
D.与小王成为好朋友
33.某老人水平建设小组的组员们正在讨论怎么样展开活动。组员老张:“让老王说把,他退休前是局长,知道的事情多。我们都是平民百姓,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组员老王:“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准确的做法是……”根据互动模式此时社会工作者理应坚持的工作原则是()
A.推动老人的自我发展
B.培养老人的责任意识
C.促动老人的平等交流
D.培育小组的领袖人物
34.在一次小组工作中,组员小丽正在分享:“我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不停地争吵,每次吵完了,妈妈就会伤心地哭个不停,我怎么都劝不住(小丽哭泣),我很难过,我不想看着妈妈那样哭,我真是个没用的孩子,我劝不了妈妈……(哭得泣不成声)”看到这个情景,组员阿珠递了一张纸巾给小丽,轻拍她的后背。此时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A.阻止阿珠的做法,继续询问小丽在这件事中的感受和想法
B.支持阿珠的做法,肯定小组的正向关怀和力量
C.转移焦点,邀请其他组员分享正向的经历
D.转移焦点,询问其他组员在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创伤经历
35.社会工作者小玲在儿童福利院组织了一个成长小组。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行为水平,每次小组活动结束时,小玲会让每个孩子举起印有笑脸或者哭脸卡通头像的牌子,表达自己对本次小组活动的感受。社会工作者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
A.促动组员互动
B.实行组员评估
C.展开组员分工
D.促动组员合作
36.在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遴选和评估组员时,社会工作者应注重()
A.考虑潜在组员的来源
B.协助潜在组员了解小组工作的意义与特点
C.考虑潜在组员共同或者相似的问题、兴趣和愿望
D.根据小组的类型、特点以及人数要求等确定组员
37.某社区社会工作者定期为社会老人举办公益论坛活动。今年三月,社会工作者特邀媒体记者介绍了“老人摔倒无人扶”现象以及“青年人担心做好事反成被告”的顾虑。老人参与论坛后感触很多,于是社会工作者顺势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并促成他们向全社区1200多位老人发出倡议:主动与青年人接触,说明老年人对该问题的看法,消除社会误解,共同维护社会道德。社会工作者的上述工作实现的过程目标是()
A.实现社会管理
B.促动社区互动
C.提升社会意识
D.推动社区照顾
38.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走访一个老旧小区时,发现某些邻居之间因为楼道卫生问题产生矛盾,互不来往。此外,小区内的居民很少参加社区活动。针对以上情况,小王发动和组织居民参与讨论楼道卫生问题并制定了楼道卫生公约,使邻里矛盾得到缓解。从地区发展模式看,小王的做法基于的假设是()
A.现代社会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
B.社区问题的成因主要是经济水平不发达
C.社区居民自身缺乏解决问题的水平和习惯
D.社区不同人群的利益能够调和
39.关于地区发展模式和社区照顾模式共同点的说法,准确的是()
A.二者都注重多数居民的问题
B.二者都动员居民参与
C.二者都重视任务目标
D.二者都能够协助政府节约福利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