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
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全面建成信息通畅、全员参与、规范有效和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双重预防体系。
在师生中广泛形成有效辨识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师生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保障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
xxx校长(第一责任人)
成员:xxx校办主任
xxx政教主任
Xxx科教主任
xxx后勤主任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动态双重预防体系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隐患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管理制度。
(二)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四级(低风险)、三级(一般风险)、二级(较大风险)和一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
3.进行系统预判,定岗定责。
学校结合排查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预防机制
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
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
学校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
学校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
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
充分发挥与社区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月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学校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