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满足于眼前的苟且懒于反思、不屑或者不愿借鉴,因而只能止步于认识的空想、接受一错再错的结果。
对于教训与经验,最怕人不去吸取与学习。
你永远叫不醒的,一种是故去的人,一种是装睡的人。
殊不知,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认知的缺失与实践的局限,如果排斥吸取教训、满足感强,自我封闭,最终将沦为新时代的“旧事物”,被搁置在墙角惹尘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在反思时又当反思什么?在工作与学习中,是急躁冒进了还是畏葸不前?是妄自尊大了还是心生畏惧了?是想到看到并未做到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只有冷静客观地去审视过往的失败,才能更好地反思与借鉴。
我们从来不害怕犯错,因为这些错误必将成为宝贵的经验;但我们畏惧不停犯错,这会成为我们追梦路上的拦路虎。
新时代青年应当牢记: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唯有“善于自省勇于借鉴”,方能行稳致远、笃行不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共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提出一般人的看法,“‘吃一堑,长一智’,一般都认为通过反思自己和借鉴他人,人们能汲取过往教训,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层:先列举荀子和唐太宗的名言,从正面强调“反思自己和借鉴他人”对“长一智”的意义。
第三层:联系实际,再举秦人的例子从反面突出不能“反思自己和借鉴他人”的危害,事实上在现实中很多人吃一堑后未能长一智,就在于不能“反思与借鉴”,在此进一步突出了“反思与借鉴”的重要性。
考生在论述时首先应肯定一般情况下“吃一堑,能够长一智”的普遍道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然后论述为什么会“长一智”,因为人们失败后一般会去总结,力避“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否则就会“吃一堑再吃一堑”。
那么人们是如何“吃一堑后长一智”的?那就必须从材料出发应围绕“反思自己和借鉴他人”这一中心而进行写作,才能算审题得当。
即写“吃一堑长一智”也不能脱离“反思自己与借鉴他人”这一核心做法。
如果只写遭受挫折后使自己变得聪明而不突出“反思自己与借鉴他人”,则审题有失偏颇,不符合题意。
考生在陈述“反思自己与借鉴他人”时候,不能整体打包,笼统地说要“反思与借鉴”,这里面最好能指出“反思什么借鉴什么”。
比如可以反思自己为何失败:奢华享乐、方向方法不对、自满自负、懈怠懒惰、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等。
借鉴什么:比如科学决策、谦虚谨慎、勤勉不懈、努力进取、积极创新、重用人才、奢华享乐、暴力执政等。
还可以追问:为什么有人反思到位了,而未能长一智,最终依旧吃“堑”了,因为不能付诸实践等。
无论反思还是借鉴都必须紧扣“吃一堑与长一智”来谈,不能全篇泛化成“努力实践、知行合一、谦虚谨慎”等。
“吃一堑,长一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甚至是国家。
立意:1.反思反省,长智途径。
2.善于反思,勇于改变,增智法门。
3.善反思,肯借鉴,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