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2)“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14.韩、魏二子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请从文中找出动作描写的语句来加以佐证。
(3分)
【答案】10.D11.C 12.A 13.(1)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反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可能成功的事吗?(2)“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二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
14.①桓子肘康子;②康子履桓子之跗【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
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中的“难”指灾难,做“必及韩魏矣”的主语,所以要断开,故排除AC。
“无喜志,有忧色”句式对称,所以在“志”后要断开,故排除B。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
C.第一个“翼”意为“从旁进行蔽护或辅佐”,第二个“翼”意为“像翅膀一样”。
二者含义不同。
句意: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有误。
原文是“当是时”,意思是只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利”,意为“以……为利”;“岂……乎”,意为“难道……吗?”(2)“伤”,意为“妨害”;“潜”,意为“秘密地”;“期”,约定。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结合语境,“知其然”是早已知道智伯可能会来攻打韩国和魏国,从前文来看,“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中,可见,智伯知道可以引水灌城的方法,而桓子与康子都想到自己的国都也会容易被河流漫灌,二人没有说话,只是“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即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用这些细微的动作表明二人心中已然明白唇亡齿寒,智伯打败赵国就将要攻打韩魏的道理。
参考译文: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为自己的采邑。
晋出公非常愤怒,通告齐国和鲁国,想要讨伐智、赵、韩、魏四卿。
四卿恐惧,于是反过头去攻打晋出公。
出公战败,逃向齐国的时候,死在路上。
因此智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哀公。
那时候,晋国的政事都由智伯决定。
智伯愈加骄横,向韩国和魏国要土地,韩国和魏国就划分了土地给他。
又向赵国要土地,而赵国没给。
智伯愤怒,于是就率领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
赵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晋阳退守。
三国围困晋阳,一年多之后,引汾河的水灌晋阳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交换子女来吃,但百姓都没有反叛之心。
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做护卫。
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
”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绛河可以灌韩国的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