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为教和学的基木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儿童与()、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4、引导儿童()、学会关心、()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5、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6、木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访谈、()、成长资料袋评价、()等。
二、判断题。(25分)
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家长的教育。()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4、本课程旨在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5、《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生活能力提升。()
三、简答题。(21分)
1、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分)
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9分)
四、论述题。(16分)
请谈谈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
1、品徳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冃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儿童品徳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3、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4、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5、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霊要和箸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遛与价值。
6、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
7、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8、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9、“品徳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立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10、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卷基础,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简答题(40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5分)
答:
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冃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2、“品徳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哪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15分)
答: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