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哈尔滨电视台医疗档案栏目以"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为主题,宣传我区托老养老工作;晨报持续关注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并以幸福晚年从这里开始为题进行整版篇幅连续报道;新晚报以医疗养老进冰城,瞧瞧啥样?为题,报导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托老养老模式;省台新闻联播记者走基层栏目以"失能老人温暖的家园"为题做了我区托老养老工作的专题报导;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连续工作四十几个小时,吃住在病房,同老人零距离接触,连续记录拍摄老人的在这里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将在中央电视台央视记者下基层栏目中播出;xx等领导先后两次到我区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养结合3式"托老养老工作展开实地调研,并以我区典型,召开全市托老养老座谈会。
三、几点建议为了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要阵地,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医保部门是否可以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民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开展这一服务的机构以床位为单位进行资金政策的倾斜。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人才培训支持,对开展这一项服务的人员开展康复、托老、护理等项技能的培训,发放合格证书,合法上岗。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具备开展此项服务条件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以房屋改造、医疗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
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公益性特点。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开展医疗托老服务不仅是很好地实现了自身职能,同时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载民生的重要职责。
为此,今后我们将把社区医疗保健式托老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区域品牌特色事业来抓,将此项事业做大做强。
医养结合汇报材料范文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人健康和养老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决定了老人养老不仅要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需要专业的医疗关怀。
普通寄养型养老院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为医护型养老院,老人入住后既可以享受养老服务,又能得到医疗保障。
老年护理院集养老、医护为一体,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不仅配备医疗设备和完善的生活设施,更聘请专业的医生护士人员、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不仅能为老人提供贻养天年的休闲养老居所,又能给老人完备的生活医疗保障。
建立“医养一体”式的养老机构,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将养老与就医相结合,在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也能解决就医问题。
对一些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护理及一般养老院护理达不到专业的护理水平和医治条件,往往会延误第一抢救时间,而两者的结合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一弊端。
如果能将养老医疗列入医保范围,既能解决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难题,又能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就更好了。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如何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将是个大问题,在医养结合方面,相对于其他大城市,徐州市发展的速度还相对较慢,但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新型养老打破传统:大众对养老院的观念问题存在着不少分歧。
部分人认为,如果送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担心父母误解,也害怕被别人误解为不孝。
一部分认为,如果老人到养老院能够过得更加舒适,那样去养老院是很正常的事情。
医养结合也许正是打破传统误区的突破口。
起初,很多老人对养老院很抗拒。
很多人一提到养老院,联想到的就是那种破落的景象以及老人们些许悲惨的晚景,但事实并非如此。
”医养结合: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医养结合,可以免去老人患病在医院、养老机构、家庭之间的奔波之苦,又可以将一级医院空置的床位、富余的人力充分利用,缓解养老院专业养老护理员短缺的现状。
通过“养老机构把医院请进来、养老院走出去与医院合作、基层医疗结构增设养老服务”三种方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
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本市虽已启动医养结合试点,但出现了社会效应好、经济效益差,标准及管理亟待规范和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
建议将现有部分设有病房的一级医院(包括一些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改造成为专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老年护理院;制定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统一的入院、出院规范标准,确保“医养结合”持续发展;民政部门应对有意愿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且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行政审批方面给予支持。
“分类养老”为不同层次的老人“量体裁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的高水平需求。
民建市委会建议,推行“分类养老”,结合不同层次的老人开设不同特色服务。
目前的养老人群没有进行分类,对年龄、兴趣、自理、收入等各不相同的老年人实行混养模式,无法做到“量体裁衣”的养老服务,而“分类养老”,通过结合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建议对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调研摸底,从收入、兴趣、年龄、健康等方面建立个人养老信息库,并基于调研数据来引导养老机构的设立;细化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公办养老机构,为无赡养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社会办养老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需求开设不同特色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