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在这里,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8.【答案】B
【解析】在社会工作中,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对服务对象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专业服务。
9.【答案】D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其中,B代表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
10.【答案】A
【解析】在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模式中,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管教小庆的学习,长期的疏于管教导致了小庆自制能力差,迷上网络游戏。
11.【答案】D
【解析】家庭成员问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便构成了冲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爱撒谎的性格特征,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12.【答案】B
【解析】莫瑞把需要分为两大类: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的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其中,心因性需要包括两小类:一类是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如条理、构造、守恒、获得等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如成就、优于他人、避免失败等需要);另一类则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包括使人们结合起来的需要(如尊重、归属、援助等需要)及使人们分裂的需要(如排斥、侵犯、防卫、统治等需要)。
13.【答案】A
【解析】行为适应性标准是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常用的一个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当的,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14.【答案】B
【解析】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危机发生;②危机应对;③解决危机;④恢复期。其中,危机应对是指在危机出现后,服务对象就会寻找其他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
15.【答案】A
【解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家庭教养模式的影响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其中,横向影响主要关注家庭成员间互动如何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育,属于微观层面。小明的奶奶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觉得在家没意思而偷偷出去玩耍,这正是家庭成员中缺乏互动的表现和带来的后果。
16.【答案】B
【解析】学龄前阶段为3~6岁,这一阶段的生理特征是智力发展迅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在心理方面,工作和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7.【答案】B
【解析】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
18.【答案】B
【解析】放松练习是行为治疗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治疗技术之一,要求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最常见的是一种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即首先要求服务对象保持某部位肌肉的紧张;接着放松这部位的肌肉,通过紧张和放松不同部位的肌肉,逐渐学会放松整个身体。
19.【答案】A
【解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包括: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其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
20.【答案】A
【解析】成长小组的工作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小组的焦点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
21.【答案】A
【解析】社会目标模式是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
22.【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的最后阶段,应帮助组员向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寻求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
23.【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与组员沟通的技巧包括:①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②专注与倾听;③积极回应;④适当自我表露;⑤对信息进行磋商;⑥适当帮助梳理;⑦及时进行小结。其中,积极回应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发言之后,要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发言者表达对其发言的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和把握发言者的用意与感受,并伴以积极的回应。可以通过复述组员讲述的内容,让发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24.【答案】C
【解析】美国著名社区工作专家罗夫曼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其中,任务目标是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等,如修桥铺路、安置无家可归者、解决社区环境污染问题等。
25.【答案】D
【解析】社区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社区认同感不强的问题。地区发展模式较多在一些新建的居民区开展,新搬来的居民常常对社区的商业网点、学校、医院、社会服务机构不熟悉,社会工作者通过绘制社区地图,印发宣传单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现有的社会服务资料,告知居民社区资源的分布。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小组课程,教授一些居民如何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生活。居民骨干的培养是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般会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内容包括领导策略、行政管理方法、动员居民的技巧等。
26.【答案】B
【解析】讨论段落结束时,讨论主题被岔开时,变换主题时,组员的发言过长时,组员的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时,组员意见对立或争执很久时,组员的发言声音过小时;组员在发言中语言出现障碍时。社会工作者的摘要发言一定要简要明晰,在摘要后应该征求发言组员的意见,以确认自己摘要的正确性。
27.【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