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HIV的消毒方法有什么答:
对HIV污染的废弃物可用焚烧法;需要重复使用的(如工作服)可用压力蒸汽法灭菌;医疗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3h或70%乙醇浸泡10-20min后再洗净;工作面、地面等可用次氯酸钠、乙醇、漂白粉消毒。
20、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范围是什么答:
主要为手术感染率高或发生感染对愈后有严重影响的手术,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或手术时间长受细菌污染可能性大的手术;如外伤和烧伤病人的手术;心血管手术等。
2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监测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各类监测要求如下: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2)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100cfu/ml3),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4),发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5)用于内镜或灭菌的戊二醛应每日或使用前必须进行监测。
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6),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灭菌植入型器械等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③环氧乙烷气体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22、医院感染肺炎易感因素答:
长期住院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意识障碍或长期卧床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胸腹部手术、器官插管或接受气管切开手术。
23、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采取的措施:
答:
①择期手术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性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②术前有潜在疾病应得到正确处理;③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准备,尽量避免皮肤损伤;④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⑤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保护伤口组织。
24、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措施答:
①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②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③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④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⑤做好会阴部护理25、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基本措施答:
①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单位要有明显标志,房间保持良好通风。
②工作人员接触病人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可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③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的物品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④污染垃圾要装黄色塑料袋并标记,焚烧处理。
⑤病室每日应通风2-4次,每次-1小时。
⑥地面要用消毒剂擦拭,墩布应专用并用消毒剂消毒。
⑦病人一般不能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
26、预防褥疮感染,在褥疮形成后应采取的措施答:
①局部避免受压②及时烤灯、换药、保持干燥、③较深的褥疮可采用理疗、紫外线照射、局部用药、创面换药、清理伤口或手术切除植皮④保持周围皮肤清洁⑤适当使用抗生素27、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答:
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伏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8、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答:
(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1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1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