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
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⑵你对清明节被正式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有何看法?
___________
⑶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你能从上面诗歌中选取一首或一句进行改写吗?或改编为剧本,或还原画面,或通过联想想象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填两个即可)
⑵(开放性试题。注意答案的辨证性,语言的准确性。)
清明节的由来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
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
清明扫墓,与如今已鲜为人知的寒食节有关。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
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
谈到寒食节,就要说到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节因此产生。
民俗学家认为,“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
在唐代,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被确定下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
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也因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