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10.24,
211.平均潜伏12.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13.低水平消毒,清洁14.病人体外,病人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15.不能用16.体液,血液17.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部位18.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9.消毒剂,消毒器械20.皮肤污垢,暂居21.24,4822.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消毒,感染23.高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24.锁骨下,颈,股25.艾滋病,巨细胞26.防护帽27.近心,远心,血液,肥皂液,流动水28.2429.清洁,无菌,更换30.30,皮肤,皮下
31.灭菌32.机会致病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33.清洁34.医用外科,医用防护35.大无菌,口罩,无菌36.48,重新置管37.高水平消毒38.静脉穿刺,血流39.感染40.30,1,筋膜,肌层
五.简答题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医用外科口罩由外、中、内3层材料构成,分别作用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应注意正确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
适用于:(1)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
(2)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3.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联系人姓名、电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4.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5.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6.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
(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h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7.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手术部位及该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的种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
选用的抗菌药物
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且价格低的品种。
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9.油纱布、石蜡油、滑石粉等油类、粉剂物品应采用干热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10.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应采取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1)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每2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为每周1~2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乙醇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h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