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B、C三个句子都是兼语句。“兼语句”就是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名词,它是第一谓语的宾语,又是第二谓语的主语;第一谓语由使、令、叫、让、派、请等动词充当。例句主语是“奶奶”,谓语是“买”,宾语是“菜”,“提着篮子上街”做状语。D选项与之一样,“我”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为宾语,“打开书包开始”做状语。
3.【答案】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把我打动了。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解析】把字句: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被字句: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让、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4.【答案】(1)难道高粱的全身不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2)李校长说,他今天要去开会,不能参加你们班的活动。
(3)你不敢说这支笔不是你偷的。
(4)沿着这条路走,能到小明家?
【解析】
句子的类型: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可以把句子分为四类:
(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陈述一个事实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表示。陈述句有肯定.否定以及双重否定的形式。如: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肯定)他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否定)
这件事不能不管。(双重否定)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一件事情或表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一块钱,你有没有?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商量或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语气坚决的,句末用叹号;语气和缓的,句末用句号。
如: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你应该用功读书。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多么大胆而有诗意的想象啊!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规律总结: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为此,同考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相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相对应,句式变换时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语言环境下讲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及修辞问题,一般说,防止顾此失彼。
考点:句式变换
5.【答案】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难道不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解析】句式变换就是把某一种句式换成另外一种句式,而表的的意思不变,这样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常见的句式变换主要有:
⑴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如:
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反问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规律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
1、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不……”;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
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
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
考点:句式考察
6.【答案】(1)这动人的情景把我吸引住了。(2)难道这不是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谊吗?(3)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转换。把字句是将原句中的主语变为句子中的谓语,句子意思并没有更换。(1)中将主语“我”与“这动人的情景”位置互换,用“把”连接,即是答案。
(2)将感叹句变为反问句,就是把原句中的感叹词去掉,添加疑问词“难道”“吗”等,符号变为问号。(3)是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添加了疑问词,变为陈述句时只要将疑问词去掉即可。只要理解这几种句型的变法,便不会出现错误。
7.【答案】(1)这动人的情景把我吸引住了。(2)难道这不是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谊吗?(3)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