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我回头一看——是老师!()
3.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①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②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4.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
1.①心神不安天晚、明天又没数学课,而去打扰老师令我忐忑不安。
②第一个光指的是老师一丝不苟的讲授知识,第二个光指的是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全部心血浇灌我们。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2.①递进②解释
3.①工作认真,无私奉献。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1.自然界有趣的现象
有人特别爱观察,在自然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加拿大的作物管理专家彼特曼曾研究发现,生长的西红柿在缺水时会发出“呼喊”,如果“呼喊”后得不到水“喝”,“呼喊”就变成了“呜咽”。他解释说,这种声音是那些从根部向叶子传输水分的导管在萎缩时发出的,萎缩的力量相当于轮胎气压的25倍,会造成含有水分的导管破裂,从而发出“哭泣”的声音。
对于植物为什么会像动物一样“哭泣”,美国科学家从化学的角度作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当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或直接危害时,体内的亚麻酸就会发生变化,转化为茉莉酮酸,同样能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的侵袭,茉莉酮酸的产生,就是植物“哭泣”的物质原因,也是抑制“疼痛”和医治创伤的良药。
阿尔卑斯山的落叶松在被羊群啃食后,就会长出一簇刺针来。当羊群再来侵犯,针便会刺入羊的身体,羊群只好退让三分。有趣的是,被羊群吞食后长出的新嫩苗,在刺针的呵护下一直长到羊群吃不到的高度才抽出新的枝条来。
事实上,人们还发现了不少类似的事情。这些发现让我们看到,自然界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有秩序”。随意地破坏、侵犯,是会遭到报复的。
1、照样子,写句子。
自然界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有秩序”。
是……又是……
2、根据短文,在下边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西红柿在生长时“哭泣”,是因为有人伤害它。()
(2)美国的科学家从化学的角度对“哭泣”作了解释。()
(3)植物“哭泣”,是因为体内的茉莉酮酸转化成了亚麻酸。()
3、读了这篇短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会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津津有味:
(2)专心致志: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1)鲁迅小时候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还依靠自己的。
(2)鲁迅小时候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和,他不是玩得,而是玩得。
3、本文主要写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阅读四法
一个人从老师那儿学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大量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课外阅读而获得。所以,阅读应该伴随我们一生。掌握阅读方法十分重要,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
一、扩大阅读面。典范性的课文应认真阅读,并从中汲取语文知识。不光仅仅局限于阅读课本,还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订一两份有关学习的报刊,到图书馆借适合自己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或科普知识的书。
二、勤于思考。阅读时要仔细思考,遇到疑难问题要思考。思考不出来就要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开发智力,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