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家主席B.行政机关
C.社会团体和个人D.中央委员会
14.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
A.事物的存有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有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15.“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是()。
A.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B.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在探索和平统一祖国的途径
C.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用和平方式解决统一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D.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16.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特殊性表现在()
A.采用白话文形式
B.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C.具有规范性、相对确定性
D.用议论、说明、叙述多种方式表达
17.按属性分,政府机构有以下类别:()。
A.领导机构B.协调机构
C.派出机构D.职能机构
18.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有:()。
A.品德B.水平
C.工作态度D.工作实绩
19.下列内容规定在我国宪法上的是()。
A.国旗B.国歌C.国徽D.首都
20.司法监督的主体是:()。
A.法院B.政法委C.法制办D.检察院
21.债可因下列事实而发生()。
A.拾得遗失物B.借贷
C.未受委托管理他人事物D.某人死亡且留有遗产
22.邓小平理论是:()。
A.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产物
B.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
C.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在党的十四大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23.下列人员中,()能够由委任产生。
A.乡长B.镇长
C.审计局局长D.国务院各部委副部长
24.一份公文的主题词能够为()
A.5个B.7个C.8个D.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