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蛋⽩质的吸收:
⾷物中的蛋⽩质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某些⾷物(虾)过敏)----未消化完全蛋⽩质被微量吸收吸收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耦联吸收
3、脂肪的吸收
⾷物中的脂肪被脂肪酶⽔解成⽢油、脂肪酸、⽢油⼀酯(均可被⼩肠黏膜上⽪细胞吸收)以淋巴为主
4、⽆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
2、铁的吸收
3、钙的吸收
5、⽔的吸收
吸收部位消化道各段吸收量⼏乎全部被吸收
吸收机制⽔是被动吸收主要动⼒---Na+的主动吸收所产⽣的渗透压
6、维⽣素的吸收
⽔溶性维⽣素------易化扩散------⼩肠上段
维⽣素B12------与内因⼦结合成复合物------回肠
脂溶性维⽣素A、D、E、K------与脂肪相似(与胆盐结合⽔溶性复合物)------⼩肠上段主要的胃肠激素
促胃泌素G细胞分泌,刺激胃酸分泌,胃肠运动
促胰液素S细胞分泌,刺激胰液分泌
胆囊收缩素I细胞分泌,刺激胰酶分泌和胆囊收缩
胃肠激素的⽣理作⽤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促消化液分泌胆囊收缩胃肠运动
促消化液分泌胆囊收缩胃肠运动------GIP促胰岛素SS抑胃泌素、胰岛素
营养作⽤------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和⽣长如胃泌素对胃黏膜的作⽤
第七章
糖——最主要的供能物质,70%能量;
脂肪—贮存能量,饥饿时供能,30%能量
蛋⽩质—提供少量的能量(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劳动或运动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显著增加,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可以将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劳动强度的指标。
环境温度
20~30oC:最稳定
<20 oC:↑⾻骼肌紧张性增强
<10 oC:↑↑寒颤
>30 oC:↑新陈代谢↑
⾷物特殊动⼒作⽤
定义:⾷物刺激机体产⽣“额外”热量的作⽤。
蛋⽩质:30%
混合性⾷物:10%
精神活动
⼀般精神活动(如思考):影响不⼤,可忽略;若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情绪激动、恐惧等):肌紧张增强;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